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美将在月球建永久性科考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09:53 南方日报

  自从1972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之后,30多年来,人类就一直再没有登上月球。美国《华盛顿邮报》26日报道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正着手制订一项宏大计划,准备让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月球建立永久性科学考察基地,同时准备人类登陆火星。

  风险

  月球表面危机四伏

  2004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一项新的太空探索计划。按照该计划,美国准备在2020年之前派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建立永久月球基地。随后,美国将尝试登陆火星。但《华盛顿邮报》认为,由于目前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把40%的经费都用于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项目,2020年重返月球的计划有可能推迟。

  其实,资金问题并不是阻碍建立月球基地的主要障碍。月球表面危险重重,是一片“死亡之地”。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会持续受到宇宙射线的强烈辐射,早晚温差达到上百摄氏度。更为糟糕的是,月球表面的尘埃会损坏宇航服,污染月球基地的空气供应,使人类带到月球上的机器无法工作。

  在只有地球重力六分之一的月球表面长期工作,会不会导致健康问题?如果一名宇航员受外伤,而其他宇航员无法医治又该怎么办?宇航员在狭小的月球基地生活6个月会不会产生心理疾病?所有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答案。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载人登月办公室主任温德尔·门德尔说:“这就像麦哲伦的探险,你把队员送出去,他们可能回得来,可能回不来。登月过程会发生很多问题,但是,月球的电话黄页上没有人可以帮你。”

  目的

  美国欲保持领先优势

  科学家认为,和火星比起来,月球其实更危险。月球上的尘埃比火星尘埃更坚硬,火星有大气而月球没有,火星上的重力相当于地球的三分之一,月球上的重力仅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火星上有足够的冰,而月球上的冰很少。

  但是,人类重返月球仍然比登陆火星更现实可行。因为月球距离地球大约40万公里,而火星在近地点仍然距离地球5400万公里。人类大约需三天就可以达到月球。但即使在先进的推进系统帮助下,人类达到火星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何况这种系统现在还没有制造出来。

  《华盛顿邮报》认为,美国之所以要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其实并不是完全出于科学考察的目的。如果不发展探月计划,美国在航天领域将被其他国家超越。

  美国火星研究所主席帕斯卡尔·李说:“中国已经启动了探月工程。中国宣布将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欧盟和俄罗斯也都在开展探月工程。在中国和印度走向月球的时候,我们可能绕过月球直奔火星吗?我认为不可能。”

  《华盛顿邮报》指出,如果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并实现最终登陆火星的目标,美国未来几十年内都将在航天科技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意图

  为居住火星“预演”

  根据现在的计划,最有可能成为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建立基地的地点是月球南极。这里虽然地势陡峭,但持续几天的太阳照射可以为月球基地提供所需电力。月球南极还发现了冰,虽然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数量,但是,水无疑是建立月球基地的必需品。

  帕斯卡尔·李说:“月球基地不是殖民地。殖民意味着移民月球并开发月球。这并不是我们的打算,月球基地只是一个科学考察点。”

  建立月球基地的地点虽然已经基本确定,但是仍然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在月球南极,太阳会连续照射14天,但随后将出现连续14天的黑夜。在这14天的黑夜中如何获取

能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宇航员计划从月球前往火星,宇航服也是个大问题。“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宇航服在地球上重122公斤,而到了月球就只有20公斤左右,不过,如果宇航员穿着这样的宇航服到火星,宇航服就会重达47公斤。因此,为了登陆火星,必须研制出更加轻便,易于脱换的宇航服。

  最后,月球尘埃仍然是个大问题。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宇航员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就发现月球尘土损坏了宇航服。而建立月球基地后,宇航员要在大约500天的时间里每周进行一次太空行走,一共大约要进行70次到100次。吸入月球尘埃会使宇航员患上硅肺病,月球尘土还会让大部分机器无法工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让科学家头疼不已。

  虽然有困难,但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仍然认为建立月球基地非常必要。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凯说:“我们必须学会怎样让人类在月球长期居住。这很难,但是,我们必须掌握它。如果我们能在月球上做到,我们最终就可以知道人类能不能在火星居住。”

  李潜虞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