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最小类地行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15:52 科学时报 | ||||||||||
本报讯 一个由12个国家的天文学家组成的超级团队,日前观测到一颗由冰和岩石构成的冻结的行星,它的质量是地球的三到十倍,正在围绕一颗位于银河系中心的恒星运转。这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质量最小的类地行星。 这颗距离地球两万光年的类地行星的发现完全归功于一种名为引力显微透镜的技术,该技术利用了引力能够使光线产生弯曲这一特性。通过对数百万颗恒星的亮度进行监测,
2005年7月11日,OGLE天文学家协会宣布,他们发现一颗遥远的恒星正在逐渐变亮。PLANET协会和MOA协会随即加入这项观测工作,8月9日,联合观测最终发现存在一个为期半天的亮度分层递减现象。 在1月2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来自这三个组织的73名天文学家报告说,后来发现的显微透镜现象是由一颗质量为地球的三到十倍的行星造成的。这颗类地行星围绕着它的小而昏暗的母恒星运转,其轨道距离大约是日地距离的3倍,因此这颗行星很有可能像冥王星一样非常寒冷,其表面温度大约只有零下220摄氏度,不适合生命存在。与此相反的是,“热木星”几天便能围绕母星运转一周,并且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由法国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将这颗行星命名为OGLE-2005-BLG-390Lb。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最小类地行星比海王星还要小,与其母星的距离为一到十个天文单位。这一发现符合行星形成的最基本理论,即大型行星的内核首先由冰和岩石构成,如果运气的话,再由外围的气体形成一个巨大的“热木星”。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卡内基研究所地磁学部的天文学者Sara Seager表示,“这是一项令人非常振奋的发现。”天文学家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小的类地行星为研究“超级地球”打开了一扇窗口,同时表明,与“咝咝作响”、木星大小的气态行星相比,这种类型的小行星要更为常见。未来的引力显微透镜技术将为研究所有这些系外行星提供巨大的帮助,同时也为寻找存在生命的类地行星带来了希望。 (群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