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能否找到真正类地行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 09:53 东方早报 | ||||||||||
早报专稿 寻找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是人类探索外星生命的重要课题。过去10年间,天文学家一直是通过观察恒星的摇摆特征去发现其周围环绕的未知行星。用这一传统方法,人们发现了160多颗类地行星。但由于技术的限制,这样发现的类地行星往往较大,其中最小的行星质量也大约是地球的7.5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像木星那样的巨大气体星球,根本不可能像地球一样有生命存在。而那些与地球体积相似的行星都是围绕衰亡的中子星运转的。
“‘重力微透镜’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视野。”参与此次研究的美国圣母大学大卫·班尼特教授激动地指出,该技术最大优点就是能通过稀少的信号探测到低质量行星,因此它也为探测到更多的系外类地行星带来了希望。 英国圣安德鲁大学的RoboNet系外行星观测组织负责人基思·霍恩教授更是乐观的预测,新发现的OGLE-2005-BLG-390Lb只是他们通过“重力微透镜”技术发现的第三颗类地行星,但却与地球如此类似。因此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与地球环境非常接近并孕育生命的星球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 “我们对这个新发现非常激动。它不仅仅进一步证明新观测技术的实用性,而且证明了类地小行星其实非常常见。”霍恩说,“我打赌到2010年,我们就能发现一颗和地球环境非常接近的行星……外星生命?也许再找10年就能发现了。”王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