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新型成像器让照片变成立体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08:45 北京科技报
科技时代_新型成像器让照片变成立体的(图)
小朋友看到立体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科技时代_新型成像器让照片变成立体的(图)
大人也要亲自看看立体像的效果。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文/本报记者 罗中云

  生活中我们经常拍照,留住某一瞬间,或者是美丽的风景,或者是迷人的身影——不过,我们也常会有遗憾,那就是这些拍摄的照片都是平面的,看起来“失真”不少,能不能让它变得更加真切一点呢?

  这是有可能的。最近,来自天津南开大学的退休教授丁守谦就发明了一种立体成像器,它能让普通照片瞬间显出立体效果,使照片中的场景、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平面照片瞬间成“蜡像”

  “看到了,看到了,里边那个人像真的一样,是立体的,好像蜡像馆里的人呀!”在中国科技馆的一个展厅里,一位小朋友一边用这种成像器看照片,一边兴奋地告诉她的妈妈。

  工作人员还将两张一模一样的荷花照片背靠背地贴住,放入成像器里让记者观看,果不其然,通过成像器的两个透镜片,记者看到原本很普通的荷花照片瞬间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荷花与荷叶,荷叶与水面的层次一下就分开了,非常的逼真。

  随后记者又将一个在大峡谷拍摄的人物照放入成像器里看,却几乎被吓一跳:照片中的女孩是在悬崖边拍的,在这个成像器里,人物场景十分逼真,让看照片的人觉得自己也在悬崖边一般,非常吓人。

  有趣的是,发明人丁守谦教授还将他们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的照片放入成像器里,记者看到,成像器里的那些人神态各异,有的正在兴奋地交谈,有的一脸惊异地看镜头,还有的东张西望,非常生动,很像是一个个的蜡像。

  立体成像器根据人体双眼视觉差异设计

  丁守谦告诉记者,同样的物体或景物,在人左右两眼视网膜中的图像是有差异的,物体离得越近,这种差异就越大,反之越小,因此大脑中会形成远近的感觉。

  而这个立体成像器就是就是模仿人的双眼,分别在左、右眼的位置拍摄两张照片,按照一定的规格(两张照片横着并列或竖着并列,总宽度为5英寸、高度为3.5英寸)冲印出来,然后从两张照片的连接处断开(不全断,保持一点连接),背靠背地贴在一起,然后再放入成像器观看,立体效果就出来了。

  这个成像器的前端两侧三角地带,各沿着三角边装了两个特殊的镜片,它比我们普通镜片的反光率要高,普通镜片反光率为85%左右,而这种镜片反光率则在95%以上。

  当背靠背贴着(即所谓“像对”)的两张照片放入成像器前端的插口后,它两侧的影像就分别被那两个特殊镜片给反射到人观看时的透镜里,使人的左、右眼分别看到自己的图像,并有机的重合到一起,图像看起来就像立体的了。

  另外,照片在放入成像时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成像器却能在人观看时将其放大好几倍,让人看得更清晰,色彩也更艳丽。

  照片拍摄有讲究

  虽然拍摄的照片是两张,但内容却是要一致的,只是拍摄的位置有差异而已。如何才能将它拍好呢?

  丁守谦告诉记者,这其实很简单,对于一个近似静止的景物或人物时,用一个相机即可,拍摄者先将照相机放在靠右眼的位置先拍一张,然后向左平移6到7厘米,再拍一张。这时相机不转动,平移时保持高度不变。

  也可以这样,拍摄时自由站立,双脚略为分开,将人的重心先放在右脚上拍摄一张,然后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拍摄第二张,这样移动的距离也大致等于6 ~ 7厘米。

  不过,当要拍远处的景物时,横移的距离也需要适当地增加,比如在3米远近的地方,横移距离即可增加到10厘米左右。如果更远,就再增加一些。

  对于运动的场景或人物,一个相机的平移显然没有意义,这时可以用同样型号的相机并排着拍摄,要拍的距离近,则竖着并排,两个镜头间相隔约7厘米,要拍的距离远,两个相机则可横着排列,镜头相距约10厘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