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09:46 深圳商报

  历时297天,行程43230海里,“大洋一号”昨日靠泊青岛

  【据新华社青岛1月22日电】(记者 邱红杰)22日上午10时,“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靠泊在青岛团岛码头。它经过近300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任务,回到出发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致信祝贺,他希望广大海洋工作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认识海底世界,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积极
培养海洋人才,为推动我国海洋事业蓬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科考队员和船员亲友在码头上举行了热烈欢迎仪式。“大洋一号”于2005年4月2日从青岛出发,执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据国家海洋局介绍,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共历时297天,行程43230海里,先后有包括美国、德国一些海洋研究机构在内的国内外20多家研究单位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这次大洋考察活动。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说,环球考察的三个预定目标已达到并有所突破。一是实现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工作由单一的太平洋考察区域向三大洋的扩展,实现了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向多种资源综合调查的转变,拓展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中的活动空间;二是对西、中太平洋海山区的富钴结壳、三大洋中脊上几个关键热液活动区的海底硫化物系统及其周边极端生命现象的考察均有新的发现,并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样品;三是顺利完成了对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装备的现场试验和验收。

  据介绍,此次科考活动中使用的设备,很多为我国自主研究,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设备在实际运用中稳定可靠,效果良好,标志着这些设备从科研成果走向了实用化阶段。如我国自主研制的电视多管沉积物取样器,在2005年6月17日进行的太平洋海域试验中获得成功,获取了几乎保持原状的近5000米水深的海底沉积物样品,对提高我国在海底水界面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国内1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考察工作,使我国的深海大洋人才队伍得到了扩充和锻炼,积累了工作经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