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孙悟空籍贯引争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16:51 新闻晚报 | ||
学术论文寻求发表 网友评说这是扯淡 □实习生陶捷记者谢飞君 “孙悟空是山东人,花果山的原型就是东岳泰山。对于这项研究成果,我是非常有把握的。”昨天中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杜贵晨教授如是说。本月上旬,杜贵晨向当地媒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小说,教授花费数年时间研究小说人物的籍贯是否妥当,一时引来全国范围的争议。昨天中午,记者致电杜贵晨教授,听他讲述其中究竟。 教授说,水帘洞在泰山 “为了做《西游记》的研究,我研究了《西游记》故事的发展和关于泰山的历史资料。我所做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西游记》,了解花果山与它的原型——泰山的关系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杜贵晨说。 杜教授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文学史和古典名著。近几年,他对《西游记》和泰山地方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泰山渊源深厚,并根据这一结论完成了《孙悟空“籍贯”、“故里”考论》和《〈西游记〉与泰山关系论》两篇论文,从理论上说明,泰山是《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孙悟空的“老家”。 “如何解读‘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是揭开孙悟空‘乡贯’的关键。”杜贵晨说,在《西游记》第一回中,猴王曾明确回答祖师爷,称自己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而关于水帘洞的描述中,作者曾明确指出,水帘洞口有一座铁板桥。“只有泰山上的水帘洞口有桥,其他国内所谓的十几个水帘洞的洞口都没有桥。”此外,孙悟空自述中的“傲来国”对应有泰山上的“傲来峰”,“天宫”对应有泰山的“南天门”。 更有说服力的是孙悟空的自述,“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杜教授说,“泰山顶上就有这块‘仙石’。唐朝官员曾为它著文立碑。虽然现在碑被毁掉了,但是史书上留下这篇文章。而且它有磁性,算是彻头彻尾的‘仙石’了。” 杜教授同时指出,《西游记》的故事开始流行于唐朝,在元朝之前流行的《西游记》故事中,孙悟空都自称为西域人氏。“将孙悟空的‘乡贯’从西域改到‘东胜神洲’,作者吴承恩显然是有他的文学考虑的。”古代泰山曾是诸侯齐国的领地,神话传说十分发达,是中国神仙系统最早的起源地。 网友说,这是黑色幽默 在杜贵晨教授的研究成果公布之后,网易文化频道专门用调侃的语气作了《落实孙悟空籍贯问题》的“整理报告”,并开了一份“介绍信”:孙悟空同志出身贫寒,在长期的开荒劳作中,引导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后来为了对抗剥削阶级天庭的压迫,他愤而反抗,大闹天宫,取得了辉煌战果,成为革命运动的先驱之一。 与此同时,网友评论纷纷。“如果用文学作品来分析该教师的作品,有点意思;如果是为了给泰山旅游增加点色彩,可以理解;如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证明,那是吃饱了撑的。” “所谓教授,传道受业解惑的高境界也。这位估计是专攻搞笑的。” “明明一个黑色幽默,被那么多人误读。”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作者吴承恩依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的艺术形象,这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作为研究古代文学的教授对这点更应了然于胸,他为什么偏偏愿意花数年时间对虚构形象进行考证? 杜贵晨称,一个学者首先考虑的是对于事实的判断,探求是与非。“对于《西游记》的研究,我首先当作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力求避免因自己山东人、泰安人的身份而影响学术研究。”他坦言,如果自己不是当地的人就不会对泰山有如此的了解,也无法做这样的研究。但他同时强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得到泰山旅游部门的任何好处。 “调侃,议论,都是一种关注。”对于自己的研究引来的“口诛笔伐”,杜贵晨没有料想到,但依旧比较从容,并表示自己正在为两篇论文找权威刊物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