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探测冥王星专题 > 正文

美国将发射冥王星探测器 开始9年太空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15:06 新华网

  探测冥王星的美国“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定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日发射升空,开始长达9年的太空之旅。如果进展顺利,这一探测计划将让人类首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个位于太阳系边缘的神秘星球。它还将标志人类完成对太阳系内所有行星的初步探测。

  发射速度每小时5.76万公里

  拥有3级发动机的“宇宙神-5”重型火箭17日将以每小时5.76万公里的惊人速度把“新地平线”号送离地球。这个冥王星探测器因此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射的最高速飞行器。

  具体来说,“新地平线”号可以在9小时内飞过月球,而当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系列飞船需要用两天半时间。以这样的速度,从地球到木星,“新地平线”号也仅要13个月。

  按计划,“新地平线”号将在2015年靠近冥王星,对这个太阳系内最小的行星展开为期5个月的探测。在此期间,“新地平线”号与冥王星的最近距离将只有不到1万公里,距离冥王星主要卫星冥卫一的最近距离为2.7万公里。

  该项目科学家说,“新地平线”号还将探测“哈勃”太空望远镜去年底刚发现的冥王星另外两个较小卫星。

  发射时部署应急人员防核泄漏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长2.1米,重量接近1吨,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设计制造。该实验室也将负责为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实施这一耗资7亿美元的探测计划。

  由于“新地平线”号将远离太阳,无法以

太阳能作为动力,因此它将携带10.9公斤钚丸,利用其放射性衰变释放出的能量发电。这引起了一些反核人士的担忧。他们担心,万一发射失败,探测器爆炸,核燃料会对地面造成严重污染。

  对此,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说,出现发射事故的概率极低,不过为防出现意外,在17日发射前,应急人员将被预先部署在发射场周围。

  负责“新地平线”号所载科学仪器的威廉·吉布森说,探测器上装有3架照相机,分别用于拍摄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照片,还装有3台

光谱仪,用来研究冥王星大气及地表物质的成分和温度。“新地平线”号上还装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生设计的一台尘埃计数器,这是在此类行星探测计划中首次加入完全由大学生设计和实施的实验项目。

  探测器“睡着”飞向冥王星

  尽管飞行速度将破纪录,无奈地球与冥王星之间相隔数十亿公里,“新地平线”此行仍需要至少9年半时间,因此旅途中必须尽可能节约能量。在大部分飞行时间,它将处于“休眠”状态,每个星期向地球发送一次信号,汇报其状况。地面上的科学家每年将唤醒它一次,对其设备进行检查。

  虽然在“新地平线”号真正开始工作前人们将面临漫长等待,但负责这一项目的美国西南研究所科学家艾伦·斯特恩说,最终的回报完全值得我们等待这么久。

  “这是真正意义上一系列行星初步探索项目的顶峰,”他说,“冥王星、它的卫星以及太阳系中的这一区域存在如此多谜团,‘新地平线’号(的发现)将彻底改写所有教科书。”

  冥王星个头太小受“歧视”

  冥王星在太阳系中是离太阳最远、质量最小的一颗行星,质量只是地球的0.24%,直到1930年才被人类首次发现。由于距地球过于遥远,虽然人类观测手段有了很大进步,但至今对冥王星仍知之甚少。

  与地球、水星、金星、

火星等“类地行星”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巨行星”不同,冥王星被科学家归为一个特殊类别,名为“冰矮星”。

  冥王星所在的太阳系边缘地带名为柯伊伯带,那里存在大量由冰和岩石构成的天体,也是众多彗星的“老家”。科学家认为,这些天体是太阳系最初的组成物质之一。通过对它们的研究,科学家有望揭开更多太阳系形成的奥秘。

  不过,由于冥王星个头实在太小,它的“行星身份”近年来一直遭到质疑。“新地平线”号探测项目负责人斯特恩对此却不以为然。他指出,类似冥王星这样的冰矮星其实才是太阳系内的“多数派”。“就像‘奇瓦瓦’(一种袖珍狗)也是狗一样,冰矮星也还是行星,”他说,“类似冥王星的天体在太阳系中比我们最早发现的(地球)周围其他行星更具代表性。”

  在完成对冥王星及其卫星的探测后,“新地平线”号将飞向柯伊伯带的其他一到两个天体。具体拜访谁,现在还未定。(赵卓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40,000篇。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