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北京科技报专题 > 正文

顾海兵:别让科学院变成养老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07:48 北京科技报

科技时代_顾海兵:别让科学院变成养老院
专家简介: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炒作使院士头衔成了特权代名词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顾海兵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曾经对中国院士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考虑到我国所设立院士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弊大于利之态势,中国院士制度的最好出路是取消院士,即是改掉而非改革。

  中国院士待遇相当于副部级。

  北京科技报:院士制度是中国独有的吗?国外有没有类似的制度?

  顾海兵: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没有大而全的实体性科学院,只有松散性的科学学会,国内译成科学院是不正确的。而且一般科学学会不直接承担项目研究工作。比如:美国国家科学学会的大部分研究项目由国家研究理事会承担管理。而且会员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并不是最高学术称号,也不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

  北京科技报:中国院士享受的待遇和国外有何差别?

  顾海兵:他们科学学会会员没有工资只有补贴,而且要交纳会费。比如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的权利仅仅是获得学会刊物及享受学会提供的阅读图书、参考文献、手稿方面的方便条件。

  相反,院士在我国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还是最高学术称号,而且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国务院规定: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我国的院士均享受国家规定的院士津贴,为每月200元(免税)。院士所在单位也发放地方院士津贴,发放的津贴金额少则1000元/月,多则5000元/月。国务院还规定资深院士每人每年享有1万元的资深院士津贴,免予征收

个人所得税。此外,几乎已公认,院士相当于副部级。

  别让科学院变成“养老院”。

  北京科技报:也有人认为评选院士是对科学家在学术领域所取得成就的认可,您认为呢?

  顾海兵:有什么功论什么赏,就事论事,一事一奖,而选院士却类似于选劳模,搞的是终身制。因为只能上不能下,利益无限,“院士变成了元老,科学院变成了养老院”!使得相当部分的科技人员把争取这种功名放在不恰当的位置上,而忽视了干事业。如果我们的院士不是终身制而是任期制,甚至规定只能遴选连任一次,或者每两年淘汰10%,还会有这么多人打破脑袋往里钻吗?

  北京科技报:那您认为通过何种方式来肯定科学家的学术成就比较合适呢?

  顾海兵:绝大多数专家教授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能由市场决定,而不能由政府认定。比如讲课好的教授由学生认定,有发明的教授由发明购买或实施者认定。而且在一个科技水平较低的国家范围内赋予某位科技人员以最高学术称号并无实质性意义,更多的时候是孤芳自赏。这就正如中国的足球,你评定一个院士级的球星有什么意义呢?

  科学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从事创新的人即使今天达到最高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明天他仍处于最高水平。设立院士制度对于创新而言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获得院士头衔者已是最高水平,会减弱他们的创新动力。

  社会盲目炒作“院士热”。

  北京科技报: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社会上出现“院士热”?

  顾海兵:院士是最高学术称号,就成了“万能人”,成了各界争相炒作的目标,比如山东大学规定,除了正常待遇外,根据每位院士在大学的实际工作时间,院士津贴按每个月一万元人民币标准发放。重庆市人才网发布的引进专业人才待遇规定,院士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外,市财政每月发给岗位津贴8000元,院士享受省部级干部医疗待遇。

  院士们穷于应付各种考察、颁奖、座谈,用于科研的时间可想而知。院士的研究成果有不少与院士这一最高学术称号是不相符的,一个教授在成为院士之后已鲜有高水平研究成果,院士已成为社会活动家而不再是专家。

  北京科技报:最近关于院士腐败的报道层出不穷,您认为这和院士制度本身有关吗?

  顾海兵:炒作使院士头衔成了特权的代名词,巨大利益又反过来刺激大量的科技工作者、甚至伪科技专家拼命想跻身院士的行列,出现1000多名候选人竞争100个增选名额,增选中出现腐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争相“培养”和“引进”院士,政府召开各种咨询会、项目论证会更是少不了院士;重点科技项目立项审批,973、863项目的运作必须得到院士的支持,国家各种基金项目的评审、各种科研成果评奖、评价更少不了院士。如果有人想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所作为,你就得巴结院士,否则就永远不给你机会。

  壮士断腕,最好的对策是改掉院士制度。北京科技报:最近很多院士也纷纷提出院士制度亟待改革,您对此有何建议呢?

  顾海兵:在保留院士称号的条件下,删除“院士是最高学术称号”这样的极端表述方式,在学术领域,可以有奖励或最高奖励,但不可有封号,不可妄称自己是最高学术水平;取消院士的特别待遇,改变院士的选举制度,取消终身制,实行任期制;必须交纳会费,取消所有津贴,津贴只与干多干少挂钩,而不应与头衔挂钩,更不应终身发放。

  不同声音

  沈国舫:院士制度不可动摇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近日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认为,院士制度是中央长时间考虑后确立的,没有理由动摇。目前来说,院士制度是新生制度,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没落制度,它的地位不可动摇。路甬祥:明春研讨院士制度改革

  “社会上出现针对院士制度的评议和批评是正常的,我们会吸收其中正确的建议”。路甬祥院长透露,明春中科院将邀请院士制度比较好的一些国家的院士举行两次有关院士制度的研讨会,为两年后院士的增选改革做准备。

  北京科技报: 刘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