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失传七百年碑漏鼓楼报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 18:20 北京晚报

  市民今起可到鼓楼亲手体验

  本报讯(记者 丁肇文)与铜壶滴漏、圭表、香篆并称我国古代四大系列计时仪器、在元代以后就已经失传的碑漏,被国内专家成功复原,今天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鼓楼“安家”,今后市民可以到鼓楼亲自动手演示这一古老的计时工具。

  专家介绍,作为我国古代计时器之一的碑漏,曾用于唐、宋、金、元时期,但元代以后失传。今年年初,北京钟鼓楼文保所工作人员在查阅文献《元史》时发现,元代时还保存着一座宋代碑漏,虽已毁弃不能使用,但《元史·齐履谦传》对碑漏使用的原理作了简单介绍:“都城刻漏,旧以木为之,其形如碑,故曰‘碑漏’,内设曲筒,铸铜为丸,自碑首转行而下,鸣铙以为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司时文化,生动地反映中国古代计时的科技水平,在专家的指导下,北京钟鼓楼文保所与苏州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合作,经过反复的研究试验,历时一年终于成功仿制了出了碑漏。

  记者上午在鼓楼看到,这件碑漏以木制成形似石碑,高2.2米,宽1.4米,内部设12根自上而下呈“之”字形排列的铜管,碑首上端设投球孔,球沿曲筒滚动而下撞击铜铙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以此报送时刻。据介绍,古人为了掌握计时的精确度,设若干个金属球,每次投球数量自设,第一个金属球需要人工控制投球开关,其余则自动滚行,第一个金属球与第二个金属球的间隔时间为24秒;36个金属球需用14.4分即古代的一刻,依次类推3600个金属球滚动完毕正好是24小时。

  据专家介绍,文献上记载的碑漏的管子是用竹子制作的,但竹子使用久了容易坏,因此专家此次将这件仿制碑漏的管子材料改换成了铜。其余部分,都严格按照文献制作。据悉,今后参观鼓楼的市民,都将有机会亲手演示这件精心仿制的碑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