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中日韩联手对付大水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0:47 环球时报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高永聪

  身长2米、体重200公斤、拥有密密麻麻的、长达六七米的毒触手、伞状张开直径达2米———这种曾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巨型水母,如今现身日本海域,被称为“神秘的水雷”,而这种“水雷”从太平洋沿岸一直环布到日本海,已经包围了日本列岛,在岛国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水母恐慌。

  成千上万只一起漂来

  水母是一种无脊椎的腔肠类海洋浮游生物,多呈伞状。伞下部有口,口的周围分布着无数纤细的触手。触手上布满了刺细胞,能射出有毒的液丝,当遇到“敌人”或猎物时,水母就会本能地射出毒丝,把“敌人”击退或毒死。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水母大约有200多种。

  海蜇是水母家族中最大型的一类,而此次在日本海域发现的就是这种少见的巨型生物。它们的触手具有微弱毒性。

迪斯尼电影《海底总动员》中,尼莫的爸爸寻子途中遭遇的就是这类海蜇。它们一般成群结队,静静地漂浮在海水中,守株待兔似地捕食水中的悬浮植物或小鱼虾等,随着海水的流动而移动。

  一般在每年8月左右,都会有海蜇群从日本南部海洋漂流到达日本列岛周围。但今年巨型海蜇群的到来显得有些特别。一是时间特别提前。据日本水产厅发布的海蜇情况通报,在今年的7月初就在长崎县对马海域发现了海蜇群。随后在福井县、石川县、新潟县的海域中也确认了海蜇群的大量出现。同时,海蜇群的分布范围也比往年扩大。以前漂来的海蜇群多集中在日本列岛的日本海一侧,而今年则在太平洋沿岸一带,如高知、和歌山等县的海域里也都发现了巨大的海蜇群。三是海蜇群的数量较往年猛增。往往不是几十只几百只,而是成千上万只一起漂来。其所到之处给渔业资源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浑身长满毒刺的海蜇,就像是一个漂浮在水中的巨型水雷,而海蜇群出现的海域就像是一片被封锁的绝域,鱼虾类动物都会避之不及。同时,它们还会闯入渔网中,其庞大的身躯会把渔网渔具拽破。就算幸运,渔网没有被刮破,而与海蜇一起打捞上来的鱼或已被挤死,或粘上了海蜇的毒液而失去商品价值,无法卖出。

  “我们简直毫无办法,连如何处置它们的尸体都是一个问题。”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青森县三泽市渔民吉田善夫指着捞上来的一大堆海蜇,无可奈何地说。据渔业团体“东部海区沿岸渔业振兴协议会”介绍,青森县的太平洋海域从9月开始出现大群海蜇,进入10月后,每天打捞上来的海蜇都在数千只左右。由于海蜇在日本料理中的利用率很低,对于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渔民不得不花钱请人来处置这些垃圾。而因捕获鱼的减少、渔网的破损等原因,仅青森县的损失就已经超过了3.5亿日元,而日本本州最北端的渔民不得不在鲑鱼的高峰期暂停捕捞;秋田县的一些渔民收入锐减八成。

  学习中国端上餐桌

  日本水产厅早在9月16日就成立了巨型海蜇防治对策工作组,联合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就海蜇防治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争取将海蜇在海面上驱逐。日本为此开发了一种特别的滚筒式拖网,口大尾小,底部装有一种特制的铁栅栏,在拖网作业时把海水中的海蜇捞进网里,在经过铁栅栏时将其剁碎分解。在试验中,用86米长的拖网在水深20至30米处,成功地将直径1.5米多的海蜇分解成了40厘米左右的碎块。但如何处置这些海蜇碎块则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这时候,中餐中的一道名菜“爆炒海蜇皮”开始受到瞩目。“既然中餐中可以吃,那为什么不可以用别的方法吃呢?”自从富士电视台报道了海蜇危机后,很多商家开始热心地研究海蜇皮的食用价值。很快和歌山县的一家水产品厂就推出了一种袋装的腌制海蜇皮,125克卖630日元。而京都府宫津市的水族馆“丹后鱼知馆”的咖啡馆里,更利用海蜇皮制作出了一种“海蜇

冰激凌”,一时间成为话题。但由于海蜇模样奇怪,对于张嘴食用,很多日本人还是敬而远之。少数大超市中虽有海蜇产品陈列,但问津者似乎寥寥无几。

  三国共商对策

  由于一向不认为海蜇具有经济价值,所以对于其生态繁殖的研究很少。对于今年日本沿海突然大量出现的海蜇,很多东西还都被谜团包裹。据广岛大学教授上真一分析,今年海蜇大量出现,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乱捕滥捞,造成鱼类减少,因此海蜇的饵料相对地丰富起来,有利于它们大量繁殖;其次是由于海水的富营养化,一些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海洋,造成海水富化,给悬浮植物提供营养,从而增加了海蜇的饵料。最后是地球变暖,造成海水温度上升,使得海蜇的繁殖期延长。

  巨型水母的大量出现也给韩国的一些地区带来了麻烦。价值,日本沿岸的海蜇多是从南部海域漂流来的,因此专家指出,海蜇的防治需要国际化的协同合作。而在本月15至16日,中日韩三国的相关技术人员将在上海的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研究所举行一次工作会议,就巨型海蜇的发生状况、生态发生原因等进行情况交流,同时就海蜇的防治对策和海蜇的加工利用进行研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