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地球之肾”湿地的功能与效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5:59 新华网 | |
新华网坎帕拉11月15日电 (记者薛群 刘莉 陈才林) 第九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15日落下帷幕。参加这次会议的生态专家总是将湿地比喻为“地球之肾”,他们说肾对人体有多重要,湿地对地球就有多重要。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有“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的美称。湿地是濒危鸟类、候鸟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地。如我国吉林省向海湿地是丹顶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植被还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专家举例说,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在去年东南亚 海啸中红树林外围住宅区的损失相对较小,红树林在保护房屋和其他建筑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相反,今年的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与新奥尔良周边湿地大量减少有一定关系。湿地还可以发挥减轻环境污染的功效。当工业和生活污水流经湿地时,湿地可以减慢污水流速,从而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芦苇、水湖莲等湿地植物能有效吸收有毒物质。 湿地向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物产,水稻是众所周知的湿地作物。有些湿地动植物可以入药,也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造纸原料。湿地不仅是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来源,其中还蕴含着多种矿砂和盐类资源,很多油田也分布在湿地区域。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另外,一些以湿地为基础的垂钓、观鸟等娱乐活动还可产生直接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