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大洋一号:大西洋之旅近尾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09:48 人民网-江南时报

  首次进入大西洋科考 正行进在南大西洋

  本报记者 武卫政

  11月6日,航行在南大西洋上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突然无法收到岸台通过无线电发布的气象资料。船长陆会胜立即通过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在互联网上找到有关网站,顺利获得
航行海域的天气资料。

  10月25日完成大西洋首选区调查后,肩负中国首次大洋环球科学考察重任的“大洋一号”开始走航式调查,即按选择的路线,用快速地球物理调查手段,顺路获得所需数据资料。陆会胜介绍,“大洋一号”拟于11月19日前后停靠南非开普敦港进行补给。

  采集大量样本,捕获重要信息

  大西洋首选区作业完成

  10月1日清晨6时,“大洋一号”通过巴拿马运河,迎着祖国国庆日的第一缕阳光进入加勒比海,迈出走进大西洋的第一步。这是我国海洋科学界首次进入大西洋考察。10月中旬,“大洋一号”开始在预定的大西洋航段首选区作业。

  在大西洋中脊中段的一个活动热液场附近,“大洋一号”采集到大量硫化物碎块及热液成因的铁锰氧化物碎块,样品带有明显的热液喷口特征;获得的岩石样品类型比东太平洋中脊丰富;有的岩石标本上有明显的构造活动痕迹;沉积物类型也比较丰富,包含热液沉积和正常的深海沉积;在现场从沉积物和海水样品中分离出若干种微生物;在热液羽状流探查中,捕获到浊度异常的信息,说明作业地点离活动的热液喷口已经很近了。

  本航段首席科学家郭世勤认为,上述样品和资料采集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西洋中脊构造热液活动、热液硫化物及沉积特征及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热液硫化物的对比研究打下重要基础。

  电视抓斗出故障,拖体遭碰撞

  设备经受严峻考验

  10月18日晚11时许,“大洋一号”的电视抓斗下水作业。抓斗离海底只有300多米时,进口万米绞车的液压驱动系统出现故障,2000多米铠装缆和调查设备只能在水下漂荡。虽然经过5个多小时抢修,故障终于排除,但此时船已漂出六七海里,“大洋一号”迅速原地调头,重新进行抓斗取样作业。

  10月24日,在大西洋中脊进行的拖体(实时测量海底地形地貌的一种先进设备)作业经受了一次考验。此处水深3000多米,测量中要使船与海底保持80米左右的距离,必须根据拖体高度计上显示的数值,不停地收放5000多米长的钢缆。测量即将完成之时,拖体撞上岩石,突然间没有了任何信号指示,收上来一看,拖体架子已被撞得变了形,一些连接缆也断了,好在核心设备没有“受伤”,但要想重新使用,必须“疗养”一段时间。

  组织业余活动,丰富枯燥旅途

  航海生活也精彩

  “大洋一号”的船员们每天工作在蔚蓝色的国度里,与大海为伴,与机器为友。他们不仅面临大自然的考验,还要经历长期海上生活的考验。

  陆会胜说,针对长期海上工作的特点,他们定期策划一些活动,丰富大家生活。比如在重大节日升国旗,唱国歌,还组织拔河、

乒乓球比赛等。船员们也经常组织生日聚会,大家喝喝茶,唱唱卡拉OK,适时地放松心情。

  漫长的航海旅途中,新鲜蔬菜是最受欢迎的食物。陆会胜说,国内非常普通的韭菜,在国外的港口很难买到。他们曾在两个港口委托供应商购买,买来的都不是韭菜,而是些比大葱还要粗壮的像蒜苗一样的东西。10月上旬,“大洋一号”停靠牙买加金斯顿港。离开金斯顿港前,中国驻牙买加大使馆的夫人们给船上送来5公斤韭菜,这是她们自己在花园里种植的。船上的

厨师舍不得做别的,组织大家包了水饺。吃着饺子,每个人都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