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岛的秘密:他们为什么能活到100岁(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0:47 《华夏人文地理》 | |||||||||
![]() 《华夏人文地理》杂志2005年11月封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 图片由《华夏人文地理》杂志提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作者:丹·比特纳 摄影:戴维·麦克莱恩 能够健康长寿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要有良好的基因,此外还依赖良好的习惯。专家说,如果你采取合适的生活方式,就完全有可能多活十年。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最近几年,研究者足迹遍布全球,寻访长寿的秘密。科学家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衰老研究所得到了一部分研究经费,一直在关注一下几个地区,那里的居民寿命明显很长。
撒丁岛人 在意大利锡拉努斯地区有2,400名居民,生活在撒丁岛中部真纳尔真图山脉的山坡上,地势从干燥的草原渐变成了花岗岩山峰。在一个被人口统计学家称为“蓝色区域”的中心地带,有一个村落群,那里出生于1880~1900年的17,865人中有91人活到了他们的第100个生日——这个比率比意大利平均水平的两倍还高。 为什么这里的人特别长寿呢?生活方式是原因之一。我采访那天,托尼诺在11点以前就已经挤了4头奶牛,劈了一立方米还多的柴,宰了一头小牛,还赶着他的羊在草原上走了6公里。这会儿他正在休息,这还是当天他头一次歇下来。他把自己的儿女、孙子和来访者都聚在厨房的饭桌边。他的妻子乔凡娜是个粗壮结实的女人,眼神机警而灵活。她解开一块手帕,拿出一些薄得跟纸片似的面包片,给我们的玻璃杯里倒满红酒,然后切下一片自制的圆形羊乳干酪,那毫不含糊的劲头显示出女主人的坚定与自信。 在地中海文化中,撒丁岛的女人素有勇于承担这些生活重担的名声。而对男人来讲,生活压力变小可能会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撒丁岛一些地区,女性和男性百岁老人的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一,而美国的这个比例则是女多男少的四比一。 在他们与世隔绝的生活中,撒丁岛人成了基因的孵化器,在混合基因的某个地方,可能有一种基因组合特别有利于长寿。托尼诺一家的饮食是另外一个因素。他们吃自己种植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西葫芦、茄子、西红柿和蚕豆,这些都可能减少患心脏病和结肠癌的危险。摆在他们餐桌上的还有奶制品,例如以青草为饲料的羊奶和羊乳干酪,它们像鱼一样提供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托尼诺还在他那个种植坎农诺葡萄的小葡萄园里酿制红酒。在撒丁岛这个多山地区出产的坎农诺葡萄含有一种可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成分,其含量是其他葡萄酒的两到三倍。 但是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连偏远的撒丁岛也在发生变化。轿车和卡车使得人们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年轻人更乐于接受外面的诱惑,而不再那么传统。1940年以前,这里几乎没有肥胖现象,现在却有约10%的撒丁岛人身受其害。“孩子们要吃薯片和匹萨饼。那是他们从电视上看来的。”托尼诺说道。“面包和羊乳干酪已经落伍了。” 冲绳岛人 奥岛吾熙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她的笑。那笑声首先在肚子里酝酿,然后往上传,肩膀在未及发作的笑声中颤抖起来,最后 “哈”地一声猛然迸发出来,顿时整个房间都洋溢着她的欢笑。我第一次遇到她是5年前在她冲绳岛的家里,现在同样的笑声把我带到了她在海边大宜味村的小木屋。在这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她裹着一件很舒服的蓝色和服坐在屋里;一头浓密的黑发向后梳着,露出古铜色额头下一双警觉的、生气勃勃的眼睛;一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皮肤很光滑。旁边坐着她的朋友平良节子和平良松,她们盘腿坐在榻榻米上,呷饮着茶。自从我上次访问过她以后, 吾熙找了一份新工作,还曾经尝试离家出走,而且开始抹香水了。这些行为如若发生在年轻女子身上也许还能预料的到,可是吾熙今年已经103岁了。当我问起香水的事,她开玩笑说又新交了一个男朋友,说着用一只手掩住嘴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保持健康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生き甲斐’肯定是有帮助的。”威尔科克斯说。这个日语词大致可以翻译为“使生命的延续有价值”。他说,上了年纪的冲绳岛人对生存负有一种强烈的目的感,这也许能够缓解压力和高血压等疾病。许多人还加入了具有冲绳风格的“默爱”互助网络,成员终生享有相互之间在金钱、情感及社交等方面的帮助。 低脂肪摄入的饮食结构可能也是一个因素。“一盘冲绳本地蔬菜、豆腐、味噌汤,再加一点鱼或肉,这种吃法对热量的摄入比一个小汉堡包还要少”,冲绳岛百岁老人研究项目的铃木信说:“其中还含有很多更加健康的营养成分。” 还回到奥岛吾熙家里,这个时候我们的茶快喝完了。屋外,黄昏来临;雨点急促地在屋顶上嘀嗒作响。奥岛的女儿菊江已经78岁了,她并没有因为母亲受到关注而感到多么高兴。她瞪了我一眼,我懂她的意思:“我们是欢迎你来,但你也呆得够长了。”(吾熙当年离家出走,实际上是为了逃避与菊江的争吵。她没告诉女儿,自己收拾了一个包,就上了公共汽车。后来她的一个亲戚在6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子上找到了她。) 吾熙的‘生き甲斐’是什么呢?我问,也就是据说冲绳老人所拥有的那种很强烈的人生目的感。 “那就是她的长寿呀。”他女儿回答道。“她给我们家和这个村子带来了骄傲,现在就感到自己必须继续活下去,尽管她经常感到很累。”我扭过头看向吾熙,想听听她自己的回答。 “我的人生目标就在这这里,”说着她用手朝节子和松慢慢地挥了一下。“要是她们死了,我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活着。” 安息日会信徒 玛吉的生命力也许和上帝有关,也许没有,但是和她的宗教信仰肯定是有关系的。玛吉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一名教徒。我们现在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马林达,位于棕榈泉和洛杉矶的中途。这个有橙树林环绕、却总笼罩在芥末色烟雾下的地方,聚居着一群安息日会教徒,科学家对他们做过大量研究。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诞生于19世纪卫生改革时期。这项改革运动大范围推广素食主义、全麦面粉做的饼干以及早餐吃的谷类食品。这个教会一直在宣扬一种健康的理念并加以实践,他们明确禁止吸烟、饮酒、以及食用猪肉等被圣经认为不洁的食品。他们还劝阻人们不要食用其他肉类、高脂食品、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刺激性”调味品和香料。“谷类、水果、坚果和蔬菜,这是造物主为我们选择的食物。” 早期帮助创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埃伦?怀特这样写道。教徒在星期六要过安息日,那天他们和教会的其他成员交往,享受一段“不受打扰的时光”,这样有助于他们缓解压力。今天,大多数安息日会教徒都遵循这种规定的生活方式——卫生和宗教相互融合的威力,这也许就是一个证明。 和许多安息日会教徒一样,玛吉大部分时间都和其他教徒在一起。“要和不是教徒的人交朋友挺难的。”她说,“我能在哪里碰到他们呢?大家做的事不一样。我从来不去看电影或者跳舞。”研究者说,安息日会教徒间的交往强化了彼此的健康行为,结果就增加了他们长寿的机会。 中午时分,玛吉请我回林达谷住宅区吃午饭。她就住在那里,和其他已经退休的安息日会教徒一起生活。我们两个坐在一旁吃饭的时候,不断有邻居停下来和我们打招呼。面对着沙锅豆腐和什锦蔬菜沙拉,我向玛吉讨教获得长寿的秘诀。 “我已经有50年没吃过肉了,而且我在两顿饭之间什么也不吃。”她一边说,一边敲着她那完美无缺的牙齿。“这全是真牙。”志愿者工作让她摆脱了减人寿命的孤独,不会像许多老人那样苦于孤独的折磨,而且这种工作还让她的生活有了目标,其他成功的百岁老人终其一生也都拥有生活目标。“很早以前我就意识到,我得走出去感受这个世界。”她说,“世界可不会主动走到我跟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