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人造子宫在美遭置疑 体外受孕可能引发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10:29 第一财经日报

  从母体子宫内膜取下细胞组织,经培育生成为一个可以替代子宫的体外怀孕载体——“人造子宫”,最近《自然科学》杂志上刊登的这篇文章,听起来犹如天方夜谭

  张晴/文

  事实上,《自然科学》杂志记者格里特·陈·雷诺德斯所采访的文章主人公——刘洪
清(音译)早在2001年起,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人造子宫”的研究和实验了。刘是位于曼哈顿的康奈尔大学生殖医疗和不孕中心内分泌实验室的主任,她与她的两位同事,是美国第一个“人造子宫”的实验者。在4年默默无闻的实验之后,他们觉得现在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向公众解释“人造子宫”的原理和可行性。

  “人造子宫”代替母体怀孕

  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胎儿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水分的空间,在胎儿刚刚形成的最初日子里,它本身就像个可爱的泡泡一样四处漂移,最后被湿软的羊膜囊所包裹和保护起来。如果一切安好,胎儿会依然在羊膜囊内宛如吐烟圈一样,吐着一个又一个的水泡,在母亲子宫内愉快地成长着。

  但是这样的过程,对于很多自身有问题的孕妇来说,是无法正常进行的。刘的实验就是通过取得这些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层,为她们制造一个理想的类似于子宫营养保护功能的育儿载体,在这里,习惯性流产、畸形儿等怀孕中可能出现的不幸事件,可以更直观和更有效地得到控制。

  基因是最大技术难题

  今年63岁的刘,曾是美国试管婴儿研究实验计划小组的助理教授,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全美已有40%的不孕不育夫妇来到康奈尔大学生殖医疗和不孕中心进行咨询。2004年,美国有1万名试管婴儿诞生于此。

  有了对试管婴儿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刘与她的两个同事开始将研究领域扩展开来,她说:“我看到虽然很多妇女成功地怀了孕,可是因为她们先天不足的生理条件,在整个怀孕期间依然险情不断。她们中的很多人,最终依然没有保住这得来不易的孩子,这些可怜的夫妇们绝望的眼神,促使我想要为他们做得更多。‘人造子宫’就是这样一个可以造福于这些孕妇的载体。在这里,胎儿的每一步成长都可以透明地展示在医生面前,医生可以及时到位地处理各种因为无法清晰判断而错失治疗机会的病症,以此来挽救更多胎儿的生命。”

  一开始,科研人员将不孕妇女捐献出来的子宫内膜组织培育起来,然后,他们将受精卵放入这个形似碗状的“人造子宫”内,因为有了试管婴儿的成熟技术,这一步实现起来并不难。不过10天后,他们不得不终止这项计划——尽管在这10天内,“人造子宫”内的受精卵发育状况良好——根据目前美国联邦宪法的规定,人类胚胎在实验室的成长期限最长是两周。

  于是在2002年,科研人员开始进行动物活体试验,他们选择了老鼠。用同样的原理,他们制造了一个老鼠的“人造子宫”,最初,老鼠胚胎在“人造子宫”里存活了17天——尽管这些老鼠胚胎的发育看上去要比在体内发育的胚胎小些,不过这已经是令人欣喜的结果了,要知道,老鼠孕期的17天,相当于人类的37周足周正常怀孕期。后来,“人造子宫”里的老鼠胚胎有的甚至存活了19天,遗憾的是,所有150例“人造子宫”内发育的老鼠胚胎们,都最终夭亡了。究其原因,刘和她的同事们相信,是因为连接“人造子宫”表面的错综复杂的血管停止了供血,“人造子宫”也就因失血而枯萎掉了。

  为了找到深层的原因,刘的同事在研究了基因问题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如果基因密码没有对接准确,子宫内膜的移植也就不会成功;同样的道理,怀孕妇女因为部分基因的丢失或者紊乱,造成了不幸的流产。如果将基因问题推而广之,如果我们可以阻断基因符号,就可以重组一整套血液循环的新体系,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活力并使其自生自灭。刘对《自然科学》杂志说:“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实验有两重意义——迎接新生命、挽留已有的生命。”

  体外怀孕可能引发的“

地震

  在过去的4年中,“人造子宫”计划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公众更是对此一无所知。正是因为对这个可能会在人类繁殖史上投下重磅炸弹的创举所引起的轩然大波,科研人员谨慎又谨慎。

  对于“人造子宫”的设想,反堕胎人士是最积极的支持者。美国有40个州禁止为孕期在24周以上的妇女做引产手术,因为,24周的胎儿生下来就已经可以存活。反堕胎人士的观点是,孕期不到24周的胎儿,人们依然没有理由扼杀他们的生命,将这个观点推广到“人造子宫”内孕育的胎儿,他们的母亲们虽然解除了怀孕的艰辛痛苦的过程,但是依然负有抚育胎儿的责任。

  欢迎“人造子宫”的人群中,肯定少不了男女平等主义者的身影。他们认为,此举不仅仅是将妇女从艰辛的怀孕中解放出来,更是向男女平等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尽管如此,当科研人员真正开始付诸行动来制造“人造子宫”的时候,面临的社会伦理压力依然很大。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心理医生、全球最著名的胎儿发展学专家珍妮特·迪彼特罗说胎儿与母亲之间建立的情感互动,是任何外来的仪器所不能取代的。很多时候,是胎儿在主动地影响着母亲,它们经常会通过移动来提醒母亲他们的存在,尤其在晚上,提醒母亲他们要早点休息了。她担心在“人造子宫”里,仪器是否还可以感知到这些细微的但又是可贵的信息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人造子宫”或许可以提供与真实子宫一样的营养空间,但是——爱,它是永远提供不了的。

    相关新闻

    意大利人工受孕法公投流产 严令扼杀授精天堂

    英国研究显示剖腹产手术导致未来受孕困难

    组图:窥探精子与卵子结合至受孕全过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000篇。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