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骨质疏松关键在于预防 骨质健康一分钟测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11:11 新浪科技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而对于骨质疏松,很多人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专家呼吁人们重视日常补钙,积攒“骨”本,关爱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关键在于预防

  骨质疏松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竟被医学界称为“无声无息的女性杀手”。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的骨的显微结构退化,骨骼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骨质疏松一旦发生,则难以再恢复正常的骨结构,因此,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一般包括:1、补充雌激素。2、补充钙剂。3、适度运动。4、提高骨峰值。5、中医药防治。以上五种预防方法中,补充雌激素具有副作用,容易引起子宫出血、增加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导致血栓栓塞、加重胆囊疾病、损伤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中医药防治又太麻烦;提高骨峰也依靠补充钙剂。这样一来补充钙剂成了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从食物和饮料中摄取钙质,但研究表明仅仅依靠食物和饮料补钙还远远不够,尤其对女性朋友,因为女人一生中因月经、怀孕、生产、

更年期都会造成体内钙质的大量流失。一旦骨头里的“钙质银行”严重虚空,极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甚至最后“资不抵债”,发生骨折。因此,营养专家建议在合理搭配饮食的同时,适量补充钙产品,在钙产品中吸收率最好的是碳酸钙。

  一分钟问出您的骨质健康

  当然,人们也不能陷入一味补钙的误区。专家提醒:补钙应该根据自己骨骼的健康状况来定。因为骨骼钙质超标也是一种病,所以应该早日检测自己的骨质健康,根据需要补钙。

  为帮助人们判断自己是否是骨质疏松的潜在患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还设计了“一分钟风险测试”(附3):

  -问题

  1.您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时就会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超过安全限度)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由于腹腔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您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吗?(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这些症状?

  -结果

  如果您有任何一道问题的答案为“是”,表明就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应当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如果您的答案有相当一部分或者全部为“是”,说明您有可能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有必要去

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年轻时多“存”钙 远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自然的现象,趁年轻时开始做好预防措施,增加骨量储备,阻止钙质继续流失,将来年纪大时,骨质疏松的程度可大大减轻。因为钙和骨骼形成密切相关,所以提出了“钙储存”的概念。健康人在20-30岁时,身体达到骨量贮存的峰值,是成骨的高峰时期,也就是说体内的骨钙存量最大;但从30岁起至50岁,人体内的钙存量就会平稳下降,而在50岁之后下降速度则陡然加快。专家提醒,在30岁之前,人们可以通过多摄入钙质,让体内积累较多的钙。30岁以后,人体中钙的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

  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调查表明,在早期发育期将钙补足是使高峰骨质达到最佳状态的必要条件,是最有效预防老年骨质疏松(也和预防衰老、预防其它老年病有关)的方法。一过

青春期后步入青年后期,骨骼不再生长,处于平衡状态,补钙也只起维持和巩固的作用。再到30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到60岁时竟会有50%的骨钙减少,此时就易出现骨质疏松症。(附4)

  总之,在不同的年龄段,人们都需要补钙,只是需要的量有多有少的问题。人们在30岁更应积极补充钙元素,尽量增加骨密度的高峰值,从而预防和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减少潜在骨质疏松的威胁。

    在“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于10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美罗城举行了有关补钙和骨质疏松的专题推广活动,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