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专题 > 正文

余秋雨于光远加盟格罗夫群峰命名评审专家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14:32 新浪科技

  9月初国家海洋局与新浪网合作,开始向全社会征集南极格罗夫山40余座岛峰的中国名字,最终选出的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人物和事物,将作为这些岛峰的名称,永久伫立在地球的最南端。[前往投票]

  南极格罗夫群峰中华命名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网上的讨论如火如荼,从十多岁的学生到七十多岁的老人,从全国各族民众到海外华人,纷纷投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目前,命
名侯选名单已达到13个类别,数百个之多。

  日前,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委托相关机构,正式组成了“南极格罗夫群峰中华命名活动评审专家团”。为更好地体现“谁来代表中国”这一征名活动的特殊意义,专家团成员来自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极地考察的各个专业领域,他们将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参照南极命名的国际惯例,来评审目前网民的建议,向国家海洋局极地办提供专家见解。专家团共由九位成员组成(以姓氏笔画排名):

  于光远:经济学家。中科院院士。历任中共中央图书馆主任,

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顾问,北京民族大学名誉校长,中顾委委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顾问。

  刘小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地球科学工作组常任代表、中国科学院极地科学委员会秘书长、国际极地学术刊物《TERRA ANTARTICA》编辑、《南极研究》编委会委员、联合国“社区监测与防灾计划”项目中国协调办公室主任。

  余秋雨:中国文化史学者、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现任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陈立奇: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名誉主任,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国家代表,IGBP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PAGES中国工作组专家、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全球气候变化与承载能力委员会(CCCC)执委。发表了八十几篇学术论文,出版十几部专著。四次赴南极,六次到北极,二次登青藏,到过北极点。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队和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首席科学家,中美海气实验计划中方首席科学家。

  阿正(郑俊琰):策划人、出版家、作家。2004年入选“影响未来:中国传媒三十人”。出版自选集《大出版的视野》、对话集《世纪对话》及南极考察札记《企鹅的请柬》等书5部。“全球首次人文学者南极行”总策划兼领队;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问鼎冰穹 扬威中华”项目总策划;本次命名活动总策划。

  南方朔:本名王杏庆,台大森林系、森林研究所毕业,文化大学实业计划研究所博士结业。曾任中国时报记者、专栏组主任、副总编辑、主笔等职。

  秦晖:历史学者。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多个研究机构的特邀研究员和若干学术、思想类刊物的编委。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史、农民问题、改革与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著有《问题与主义》、《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耕耘者言》、《田园诗与狂想曲》等书。

  龚鹏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现从事研究中国文史哲学等,现职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常务理事、中国历史文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艺术行政学会理事长、美学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亚洲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重要职务。曾获中山文艺奖、十大校园讲师、教材改进奖、中山文艺奖章、杰出研究奖、十大金榜专栏作家等。

  鄂栋臣: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地学科学组中国代表、国际水文组织南极委员会中国常设代表、湖北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理事长。

  专家团的评审工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根据网民在新浪网的投票,对排名前100位的名单进行评审,确认40个左右的侯选名单;其二,依据南极地理命名的相关规定,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的视角,为命名活动提供建议。

  目前,各位专家正在就网民的投票情况进行紧张的评审,专家意见将通过新浪网向全国公布。专家的最终建议,将送交国家海洋局,作为本次命名的重要依据。

  相关专题:南极格罗夫群峰中华命名行动:谁来代表中国

  相关报道:CCTV视频: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方案敲定

  相关报道:CCTV视频:南极岛峰开始征名 谁能代表中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50,000篇。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