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我国最早青铜针现身陕西汉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 13:35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本报讯(记者 原建军 实习生 易彦君 陈景聪)在3600年至3000年前也就是中原地区为商朝的时期,汉中城固一带活跃着一群先民,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中华大地上的其他族群有相当大的差异,他们用树皮在烧烤坑底部铺设作为寝宿处,可能用动物殉葬,特殊的陶礼器组合寓意着特殊的目的,精致的鸾鸟口衔灵芝刻画于器物上,骨签拨弄骨缝中的肉芽,这就是专家们历时15年在城固宝山地区调查考古研究后为今人揭开的此处历史的部分景象。

  宝山先民烧烤坑中烧炙肉食为生

  主持此次考古的西北大学教授赵丛苍一见记者就兴奋地说,在宝山一带发现了新的古人类创造的生活设施遗址———“烧烤坑”。烧烤坑遗迹,在国内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古人类基本上都是挖坑作为倒埋垃圾的,考古学上命名为“灰坑”。而宝山遗址的坑是将烧烤和堆放废弃物等功能集于一身,因此与其他地区的“灰坑”内涵不同。这种现象意味着宝山地区的古人类使用了另一种填埋垃圾和烧烤食物并用的“设施创造”,即被考古学家首次命名的“烧烤坑”。

  根据考古实物,今人发现烧烤坑是当时人们主要的生活活动场所。烧烤坑大部分建于露天,或许在其上造上简单的庵棚类建筑;有的烧烤坑建于室内,兼有取暖功能,可能在冬季时使用。有些较大型者如命名为SH9的烧烤坑中,有用树皮铺成的较平坦空间,似被利用作为寝宿之处。据烧烤坑内一般遗留有较多动物骨骼的情况分析,当时人们所烧烤的食物,基本以肉食类为主。烧烤坑在使用前,可能要举行某些祭奠礼仪活动,在SH19、SH27、SH33、SH51等烧烤坑下部,各发现有一个较完整的牛头骨;SH9、SH17等烧烤坑底部,发现有较完整的鹿头骨、兽头骨及龟背骨;SH48底部,除见有一堆动物骨骼外,还发现一个高颈尊形罐,其内装满如粟粒大小的植物果实。这些烧烤坑内的动物骨骼,据其位置和形状观察,不应是烧烤的对象,而更像是由于某种特殊用途而有意摆放,当为祭奠类活动的遗迹。宝山先民的长条形建筑用途暂为谜团

  考古专家在宝山遗址中发现,先民们的房屋建筑,其平面形状,有长方形较大面积建筑和隔为小空间的长条形建筑等形式。前者为当时人住处自当没有问题,而小空间建筑的功能与用途,则有待进一步发现和认识。在被名之为F5的墙槽遗迹中,发现了用于立椽以作墙体的椽窝遗迹,而印有椽痕的红烧土(泥)块,在本次发掘的商时期地层及烧烤坑中有大量发现,它应是附着于立椽的泥经火烧后坍塌的遗留物,说明这里的房屋建筑普遍采用木骨泥墙形式。

  宝山先民的墓葬皆为竖穴土坑形制,绝大多数作浅穴式。葬式以直肢葬常见,并有少量屈肢葬。随葬品为一至数件陶器,并见有石圭等。可能存在殉埋动物的习俗。精湛的制陶技艺使得胎体厚度仅1毫米

  宝山商时期遗存中的陶器总种类达二十多种,几种主要器类如豆、小底尊形杯、、簋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陶器制作精致而造型美观,陶质普遍较好,烧制火候较高,器形规整,饰纹精细。圈足与高柄的普遍施用以及对较多器物的高颈、小底等夸张造型处理,使多种陶器显得高峻挺拔,玄妙而神奇。炊器釜之外的多数陶器,被普遍施以磨光工艺,增加了器物的美感。小底尊形杯等器类中的不少器物,胎体厚度仅1———2毫米,显示出精湛的制陶技艺和高超的艺术水平。这一点,在同时期考古学文化中显得十分突出。另外,陶器中存在有数量较多的礼器。如高柄器座、细高柄尊形杯、高圈足尊形杯、有柄尊以及簋、豆、小底尊形杯中的部分器物等,大约皆属于礼器类。这是一种特殊的陶礼器组合,可能有着特殊的使用形式。目纹蛙纹可能是宝山先民的神秘文字

  让见多识广的考古人员格外新奇的是,宝山遗存的陶器文饰中,即使是常见的文饰种类,也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如绳纹一般是散漫而带有随意性;篮纹的纹痕较浅,松散而不够紧凑。贝纹、蛙纹、目纹、鸟纹及形纹,是特色突出的几类纹饰。贝纹在宝山遗存前后都存留,说明它是备受重视的一类纹饰,其也常见于鄂西、三峡和川西地区夏商时期文化遗存中。蛙纹在中国古代陶器纹饰中是出现较早的,而宝山遗存的蛙纹则较为丰富。目纹数量较多,有几种式样,具有自己的特点。宝山发现的目纹和蛙纹,都是刻画在作为主要陶礼器之一的高颈小平底尊的肩部,当具有特殊的意义,不排除作为符号或文字的可能性。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形纹少见,而宝山遗址的形纹的数量相对较多。宝山发现的鸟纹为鸾鸟形象,其刻画于宝山商时期遗存的器物上,年代较早。该鸟纹口衔灵芝,刻画生动,堪称早期鸟纹的精美之作,具有丰富的内涵。

  我国最早的青铜针实例出土

  在宝山这个“怪异”的地方,其出土的铜器和骨器亦具有一定的特色。出土的铜针四棱体针身和尾端的精心装饰,则显示出别致的设计构思与考究的制作技艺,同时该针也是迄今所见我国古代最早的青铜针实例。骨器中,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骨发饰。宝山发现的骨发饰有3种形式,形制大同小异。起初考古学家难辨其为何物,后终于从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一青铜人头像的发饰受到启发,因而得以名之。宝山骨发饰与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发饰相像,但造型简单,器形短小。是由于前者为普通人的实用品,后者则为神祗形象的装饰物。较多骨签存在亦是具有特色的,它用小动物肢骨等做成,器形细小,尖端锐利而非锥类,大概是剔挖骨缝中肉等的餐具类生活用品。骨叉和小型骨匕连同陶匕,可能也与进餐活动有关。这些富有特色的生活用具的发现,当然是耐人寻味的,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大量骨镞的发现,亦从另一个侧面给今人提供了同样的信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