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现百余块鹿骨化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07:4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王文韬) 记者22日从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管理处得到证实,正在进行第二期加固保护工程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又有重大发现。日前施工人员在对猿人洞鸽子堂进行清理加固的过程中,在鸽子堂东壁发现了一个深达数米的山洞,并从中发掘出了百余块古动物的化石。22日上午经专家初步鉴定,这些化石均为与北京猿人同时期的肿骨鹿和斑鹿的骨化石。
据介绍,鸽子堂位于1929年发现最完整“北京人”头盖骨的“猿人洞”入口处。这里曾发现过猿人的锁骨、顶骨下颌骨等化石及许多用石英和绿色砂岩所制的粗糙石器;共有4个文化层,其中含有猿人用火的遗迹,特别重要的是还发现了一段紫荆木炭,此处与“猿人洞”都为中更新世。 由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基本处于发掘时的自然状态,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雨淋等对遗址造成了损坏。为此,2004年7月,北京市开始对遗址实施第一期加固保护工程。今年9月1日第二期加固工程开始启动。而此次的重大发现就是在加固施工中的“意外收获”。 据现场的施工人员介绍,鸽子堂东面的墙壁下方,有一个高仅一米左右的山洞,洞口大小仅能容一人“猫着腰”进入,进入洞口后,里面紧接着是一个3米深的洞,之后是一个5米长左右的通道,再往里还有一个小洞,整个洞内有大量淤泥堵塞,百余块古动物的化石就是从这个位于鸽子堂墙壁上的洞里发掘出来的。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介绍说,上个世纪50年代,他曾陪当年参与过周口店遗址发掘的老技工刘义山来遗址考察,刘义山当时向他透露过一个秘密:在鸽子堂内有一个山洞,“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了防止日本人破坏,周口店遗址发掘队将当时使用的一些发掘工具藏在了山洞里,后来一直没有取出过。听说最近要对鸽子堂进行加固保护后,黄万波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周口店遗址管理处,没想到在清理时还真发现了这个洞。 22日上午,经过黄万波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同号文的初步鉴定,此次发现的百余块古动物化石均为肿骨鹿和斑鹿的骨化石。据介绍,肿骨鹿和斑鹿均生活在与北京猿人同时期的中更新世,最晚也要到距近13万年以前。在这些骨化石中,有3块鹿牙的化石、多块鹿角化石和鹿的上颌骨化石,还有一件怀疑被加工过的锋利的“骨器”,有待进一步用仪器鉴定。此外,在清理山洞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根已经断为两截的镐把和一个铁质的镐楔子,这应该就是当年考古人员使用过的发掘工具。 据了解,此次遗址的第二期加固工程预计耗资230万元,计划12月完成。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管理处主任杨海峰介绍,由于在清理加固遗址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这批化石,下一步是否继续展开发掘还有待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后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