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苏丹有小号金字塔 受到埃及影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09:38 环球时报 | |||||||||
文/林衫 非洲给人的印象,除了自然景色壮观、野生动植物众多外,还充满了迷惑与神秘,比如苏丹鲜为人知的小金字塔。 从苏丹首都喀土穆出发,往西部几个小时的车程就能见到金色的沙丘中有一片小金字塔沐浴在阳光下,这些都是库施王国的法老们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间建造的。据历史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努比亚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从纳巴塔向东南迁移,在麦罗埃
海枯石烂,斗转星移,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已使小金字塔表面风化,部分倾塌。大部分塔前还保留着祠堂,但完整的很少,有的只剩下一圈墙基。这些祠堂的大小高低各异,但规格大致相同,都是仿埃及神庙的对称长方体建筑,中间是大门,两旁的墙上是大幅浮雕。尽管风化严重,已经难见全貌,但还是可以辨认出所刻大多是墓主的形象。在一些祠堂的残基上还能看到用努比亚文字刻的铭文或题记。在公元前200年,麦罗埃人就已形成自己的文字。努比亚文字与古埃及文相似,明显受到埃及文的影响。虽然经过50多年的研究,但专家还只能破解出23个字母符号的语音和名称,却难以破译其语法和词汇,因而还无法了解它们的内容。 虽然苏丹政府早已对这些金字塔群进行保护,但炽烈的阳光、昼夜的大幅温差、强风和飞沙几乎无时不在威胁着这些两千年高龄的古物,人为的破坏也没有断绝。但无论怎样,我们从这些小金字塔中还是分明能感受到苏丹的历史是那么稳定、恒久、源远流长,就像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和来自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千回万转,最终在喀土穆汇聚在一起,奔腾不息地向地中海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