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夫群峰命名行动候选名单:中国的动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18:52 新浪科技 | |||||||||||
动物 1.龙
2.凤凰 3.麒麟 4.龟 5.熊猫 6.金丝猴 7.白鳍豚 8.牦牛 9.扬子鳄 10.中华鲟 简介: 1.龙 中国是龙的国家,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是中国先民的一种图腾。是华夏先民为表现理想和愿望,组合虚拟多种生物优异形象,并经不断创造、完善而成的能上天入渊,能消灾降福,无所不能的、神化的、吉祥的艺术形象。龙的起源发展,大体上是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的。在甲骨文里,龙字有几十种写法。最早记录龙的书是《易经》,有“飞龙在天”“龙跃于渊”的记载。后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关于龙的传说,越来越丰富。 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理想。龙,其形象作为美术装饰相继应用在各种载体和各种形式中,并被升华为更高的信仰和象征:是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标志;是吉祥喜庆的信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 2.凤凰 凤凰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雄为凤,雌为凰,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它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最终出现了“凤凰” 这一美的图腾。《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颧颡鸳思(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 凤与龙共同成为中华文明“龙飞凤舞”的精神象征。 3.麒麟 麒麟(雄曰麒,雌曰麟)简称麟,是古人对鹿、马、牛、羊、狼等长毛动物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其形象大体上是羊头,鹿身,马足,狼蹄,牛尾,耸一只或一对肉角。在古人心目中,麒麟属于仁瑞之兽,是"毛虫之长"、"毛类之俊"、"四灵之首"。它"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文质彬彬,一举一动都讲究姿容仪表;它"择土而践","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品行高雅,当然也不会去冒犯什么陷阱和罗网。麒麟还罕见的长寿,少则活一千年,多则达三千岁。它还特别喜欢有德行的君王,"王者至,仁则出"。史籍中有许多许多麒麟"有明王则见"的记载,如"黄帝时,麒麟游于郊薮"、"唐虞之世,麟凤游于田"、"禹时麒麟步于庭"、"成王时麒麟游苑"、"章帝时麟五十一见"等等。显然,麒麟崇拜和龙凤崇拜一样,也是古人对身外世界,尤其是对动物界疑惑、敬畏、理解、崇拜的产物,也总是寄托着、体现着古人对理想社会、对仁道德政、对贤明君主的向往和赞美。 4. 龟 在中国,龟与龙、凤凰、麒麟被合称为四灵。 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已将龟视为护身之宝。殷商时期,人们将占卦的内容刻于龟板上,从而留下“甲骨文”。迄今历史学家还根据甲骨文来认识上古的故事。周代有一种叫做“龟人”的官,职责就是掌管乌龟,“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战国时候,大将的旗帜以龟为饰,是“前列先知”的意思,令中军也以龟为号,汉武帝时代钱币上铸有龟图案。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佩带“龟袋”,袋分金、银、铜三种。以金袋为最高贵。古时不少诗人还以龟为名,作号。如李龟年、陆龟蒙、杨龟山,现今日本人姓名中任有许多带“龟”字的。古人还把名用于天文记载, 龟文化渗透到古代哲学中,战国时期的五行说把天宫分成四个主要的宫,其中北宫玄武中“玄武”是北方一种神龟的名称。龟代表“水”,表示颜色中的“黑”,占卦方位的“北”,象征品质中的“智”,是先行先知灵物。 5. 熊猫 国宝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6. 金丝猴 别名 仰鼻猴、川金丝猴、金线猴 学名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英文名 golden monkey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分布 四川、陕西、甘肃、湖北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毛色艳丽的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猴类。体长53-77厘米,尾巴与体长差不多。金黄而略带灰色的被毛既厚又长;蓝色脸庞上的鼻孔向上翘,嘴唇显得宽厚,因而又名“仰鼻猴”。金丝猴头顶的毛深灰褐色,颈、颊侧及腹部红黄至黄褐色,尾灰白色。雄猴体大身强力壮,毛色鲜亮;雌猴较小,毛色略浅。 金丝猴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有垂直迁移的习性,夏季在海拔高处的山林中活动,冬季下到较低地区。喜群居,有10几只一群,也有上百只一群的,成群游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相对固定的路线。食物以野果、树叶、嫩枝芽为主,也吃苔藓植物。4岁性成熟,每年夏季产1仔。幼仔毛色乳黄,两岁以后毛色金黄。 7. 白鳍豚 白暨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名白鳍豚、白旗、江马。 它通常体长1.5-2.5米,体重150千克,最大体重可达237千克,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吻突极狭长,上下凳每侧有齿30-35个,体背部、体侧、背鳍、鳍肢背面及尾鳍背腹面青灰色或灰色,腹面白色或灰白色。喜群居生活,以鲤、草鱼、青鱼等淡水鱼为食。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的沙滩、边滩、河流和湖泊入口处。 白暨豚人称活化石,距今有两千多万年的历史,是世界上4种淡水豚(恒河豚、亚河豚、拉河豚和白暨豚)中数量最少的一种,不仅被我国划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还把它列在第二批世界最濒危的12种动物名单之中,它的数量仍在减少,现在已经剩下不足100头了。为了调查其资源状况,1997年11月4-10日有关方面开展了长江白暨豚行动大观察,沿长江五省一市的渔政部门共出动50多条渔政船、科研船,有268名渔政人员、专家、领导参加,航程21000多公里,航时2700多小时,仅观察到白暨豚21头次,可知其濒危程度。 8.牦牛 全世界牦牛主要分布在世界屋脊—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集中于东经700—1150,北纬270—550间。 我国是世界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全世界共有1300万头,我国有12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所环绕的青藏高原上。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年平均气温均在0度以下;年温差和日温差极大。相对湿度55%以上。无霜期90天(5—8月)。牧草生长低矮,质地较差。内蒙古自治区的贺兰山区以及河北省北部山地草原和北京市西山地草原,也有少量饲养,其中河北和北京地区牦牛,是近年来从青海、甘肃引种试养而适应于该地自然生环境的。 中国古代时期,牦牛的分布极为广泛。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现代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从世界上看,牦牛的分布主要限于亚洲的高原和山原地,包括了喜马拉雅、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脉地段。 9.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23种鳄类中最为濒危的种类,和世界上大型脊椎动物中处境最受威胁的物种之一。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通过我国政府近20余年的努力,扬子鳄人工繁育取得了极大成功,其繁殖数量 已超过10,000条;然而野外的种群数量根据调查仅有130条左右,且仅分布在安徽省境内的破碎化的生境中,使该物种的野外生存和自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10.中华鲟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名鲟鱼、鳇鱼。它体长筒形,前粗后细,腹部较平,横断面呈五角形。口下位,吻腹面有2对须。歪形尾。皮肤裸露,披五行骨板。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喜食小鱼、虾、蟹。生长较快,个体也较大,最大个体可达500千克。 分布于黄河北部辽宁省海洋岛、山东石岛,黄河、长江、钱塘江、宁波、舟山、闽江、珠江等处,朔长江可达金沙江下游,沿珠江可达广西当江等处,现仅在长江较多。本种60-70年代曾有一定产量,仅长江上游,年产量2.0万-2.5千克,近20年野生种明显减少。 中华鲟为一种古老的鱼类,有“活化石”之称,学术价值极高。此外,还有很高批济价值,肉味鲜美,鱼卵可制鱼籽酱,鳔和脊椎可制鱼胶,鱼鳍和鱼唇富有胶质,可与鲨鱼翅相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