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专题 > 正文

格罗夫群峰命名行动候选名单:中国山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18:44 新浪科技

  用中国山峰命名南极格罗夫山峰,请投票!

  山

  1.泰山

  2.衡山

  3.恒山

  4.嵩山

  5.华山

  6.黄山

  7.峨眉山

  8.武当山

  9.昆仑山

  10.喜马拉雅山

  简介:

  1.泰山

  泰山,古称岱宗、岱山,位于华北平原东侧、山东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淄博四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区以北,东经117°6′,北纬36°16′,海拔高度1545米,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子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虎踞中国东方,世称“东岳”,以“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称誉古今。

  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泰山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驰名中外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就坐落在泰山以南30公里处。《诗经·鲁颂》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描述,《礼记·檀弓下》中有“孔子过泰山”的记载。从无怀氏、伏羲氏、黄帝、炎帝到周成王,有七十二帝登封泰山;从秦始皇、汉武帝,到清康熙、乾隆计有12位皇帝30余次或亲临封禅,或遣官告祭。泰山儒、道、佛并存,计有寺庙宫观建筑群29处,古遗址128处。泰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顶礼膜拜的胜地,从孔子、司马迁、曹植、李白、杜甫、苏东坡、徐霞客、蒲松龄到近代名流,登山揽胜,被泰山所折服,留下了众多诗文墨宝。泰山沿途有碑碣、刻石2000余处,其中有现存岱庙中号称“天下第一碑”的“李斯碑”,岱顶汉武帝无字碑,还有汉张迁碑、衡方碑、晋孙夫人碑,“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金刚经刻石等。泰山盘路两侧,真、草、隶、篆异彩纷呈,颜、柳、欧、赵应有尽有,规模之大,风格之众,种类之繁,举世罕见,堪称“中国天然书法艺术博物馆”。

  2.衡山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它南以衡阳回雁峰为首,北至长沙岳麓山为足,巍峨七十二峰逶迤盘桓八百里,素有“五岳独秀”、“文明奥区”之美称。

  以主峰祝融峰为中心的一百八十三平方公里的南岳风景区荟萃了衡山的风光名胜。两千多年前,尧、舜曾在此召令诸侯,大禹曾在此拜取治水方略,宋徽宗题书了“天下南岳”牌额,康熙撰写了“重修南岳大庙碑记”。历代名流学者李白、杜 甫、韩愈、黄庭坚、朱熹、王夫之、郭沫若等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吟咏;当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伟业。

  南岳还是我国唯一佛道并存的名山,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形似故宫的岳庙,有为“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福严寺,还有日本曹洞宗视为祖庭的南台寺、道家称为二十二福地的光天观。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多 姿,有“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有“五龙朝圣”、“龙池蛙会”、“玉树琼花”、“祝融莹光”。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四时景色各异;麻姑仙境之幽、穿岩诗林之 趣、龙凤清溪之野、禹王山城之古,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

  3.恒山

  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风景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英才传说,名人掌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等无不成景,天趣盎然。景观特色独具魅力。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恒山风景名胜区保留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从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化石,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址;从春秋时代的青铜器遗址,到近现代革命文物,种类多样,数量可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十多处。许多文物古迹的结构、造型、装饰、雕刻、彩画等方面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和文物价值,许多文物均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特别是罕见的北魏高空古建筑,国内少有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院,国之瑰宝、举世闻名的悬空寺,“危岩缀虚空,石阁轻如纸”,镶嵌在万仞峭壁之间,鸟道一系没云中,奇绝险绝亦巧绝,蔚为壮观,令古今中外的游人叹为观止。恒山,不仅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来此一游,凭吊历史,欣赏奇观,丰富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开扩胸襟,增强体魄,回归自然,其情趣感受正如古人所说:“灵山瞻礼罢,登览意无穷。”

  4.嵩山

  嵩山以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繁多,居五岳之冠.在嵩山可以领略中华八千年历史进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皇五帝、夏都阳城在这里都有遗址。帝王将相、墨客骚人,慕名而来,祭祀封禅,立碑勒石、绘画留丹。寺、庙、宫、观林立,祠、庵、塔、堂、院、宅、台、坛、阙、馆众多,碑刻题记、石雕、壁画、星罗棋布: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鼎足而立,中岳嵩山“会五岳之精粹,纳三山之灵气”,七十二峰,峻拔秀逸;少林武术奥妙神秘;现代建筑其风格独特,更具魅力。

  嵩山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的专家、学者去追求,去探索。历史学家称它为“文物之乡”,建筑家称它为“建筑艺术宫”,书画艺术家称它为“书画艺术珍藏馆:,地质学家称它为”五世同堂“,旅游家誉它为”五岳之尊“,武术界认为它”天下功夫第一“。凡是研究过嵩山,到过嵩山的人,无不为它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所倾倒,都认为它是华夏文化的摇篮,炎黄子孙的源渊。

  中岳嵩山,除了丰富的负有盛名的人文景观外,尚有许多引人入胜的自然奇景。古往今来登封有“八景”“十二胜”之称。

  5.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山海经》中说,"远而望之,又若花状",故名华山,又以其西临少华山,也称太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雄踞关中平原,北瞰黄河,南连秦岭,西距西安120公里。华山,向以"奇拔峻秀"驰名海内外,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它是亿万前造山运动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形成的花岗岩体,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后受地质构造变动的影响合花岗岩体产生变形、变位、节理、断裂,再经风化、流水侵蚀等外营口力作用,形成了许多状如刀削、拔地摩天、雄伟奇险的山峰,峭壁和刃脊形的山岭。再加上山路奇险,逶迤崎岖,谷壁陡立,在石缝和绝壁悬崖上开凿的人工石梯,如有名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和苍龙岭等险道,云气蒸腾,寒索高悬,势若登天云样梯,这不仅是大自然的壮丽粟作,而且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融自然与人工于一体,构成一连串千奇百巧、鬼斧神工的奇境。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考证,"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历代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高祖、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皇帝均到华山举行过封禅、祭祀大典。孕育过公孙衍、杨震、杨修、杨炯等一大批政治、经济、文化名人。华山道教源远流长,门派显赫,为道教十大洞天中第四洞天。山上现存72个悬空洞,皆为道家早期活动遗迹。现存道观20余处,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巨灵擘山"、"劈山救母"、"吹箫引凤"、"毛女逃宫"、"对弈赌山"等神话传说,以及八勇士智取华山的壮举,更为华山笼上一层神秘而传奇的色彩。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陆游、苏东坡为代表的文坛巨

  匠曾在此引吭高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光照千古的墨宝丹珠。

  华山自然人文景观多达390余处,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第一景,山下西岳庙被誉为五岳第一庙和陕西故宫。山上庙宇楼台依山而建,巧为构筑,别具风格。此外还留下"华封"、"告平城"、"魏长城"、"华仓"、"秦皇观浮图"、"王猛台"等珍贵遗迹。

  6.黄山

  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古称黟山,唐改黄山,今属黄山市,横亘于黄山区、徽州区、歙县、黟县和休宁县之间,南北约 40 公里,东西约 30 公里,风景区方圆 154 平方公里,总面积约 1200 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风景区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

  黄山素有 “ 中国第一奇山 ” 之誉,山脉延绵 250 公里,呈东北 — 西南走向。山势峻极而险幻,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千米以上高峰 77 座。三十六大峰,巍峨峻峭;三十六小峰,峥嵘秀丽。 “ 莲花 ” 、 “ 光明顶 ” 、 “ 天都 ” 三大主峰,均海拔 1800 米以上。温泉、松谷、北海、玉屏、云谷、白云五大景区,风光殊异,各争其胜。黄山又是天然动、植物园,亦是文化山。山中林木茂密,古树繁多,森林覆盖率达 86.6 %,有植物近 1500 种,动物 500 多种,亭阁、寺庙、摩崖石刻多达 200 余处。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尤以 “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 四绝闻名天下。

  7.峨眉山

  峨眉山古时称做蒙山、牙门山,被誉为 “ 震旦第一山 ” ,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她位于峨眉山市境内,距成都160公里,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因大峨、二峨山远望相对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峨眉山是大自然伟大创造力和造化神奇的产物,地质学上称为 “ 峨眉断块带 ” ,是座悬崖峭壁众多的断块山。峨眉山形成自8亿年前的洪荒时代。 大约到距今1 . 8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初期,峨眉山破水而出,再经过新生代时期强大的造山运动,终于从浩瀚海洋中的一个荒凉孤岛变身为千姿百态、鬼斧神工的巍峨雄山。

  多样的地貌类型造就峨眉山雄秀神奇的自然地貌景观:东部山势较低,形如锦屏;中部群峰耸峙,如林间春笋;西部山势巍峨,雄伟壮观;主峰金顶海拔3099米,高凌五岳。景区内山形古雅神奇,雄秀挺拔,气候独特多变,花木繁多,具有春荣、夏丽、秋幽、冬静的特点。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形成了 “ 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双桥清音,洪椿晓雨,白水秋风,九老仙府,象池夜月,灵岩叠翠,大坪霁雪,金顶祥光 ” 十大景观,自古有 “ 峨眉天下秀 ” 的美称。俯瞰峨眉山,气势雄伟而景色秀丽,山静云动,仪态万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称赞峨眉山 “ 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 ,一山而具形态美、动态美、色彩美、听觉美、意境美这 “ 五种美感 ” 。游客登临峨眉,仿佛超然于尘世之外,身心俱净化澄澈。

  峨眉山是一座天然的 “ 动植物乐园 ” ,有植物5000多种,古生常绿混交林带17万多亩成垂直分布,拥有珙桐、桫椤、双盾等珍稀植物和苏门羚、大蚯蚓、枯叶蝶和峨眉灵猴等多种稀有动物,峨眉观猴已经成为游山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远在汉晋时期,道教、佛教就竞相在峨眉山修建寺庙,明清佛教全盛时期全山有150余座庙宇。现存的有名的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洪椿坪、清音阁、九龙洞、洗象池、金顶华藏寺等。峨眉山的秀美神奇吸引着历代文人学士。唐代诗人李白曾赞曰: “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临,绝怪安可息。 ” ;山川诗人元稹离蜀后,曾写下了著名的《寄赠薛涛》: “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 ,成为峨眉称秀的滥觞;明代周洪谟更热情地礼赞: “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丽中峨来;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

  8.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明代皇帝曾封为“大岳”、“玄岳”,位于中国湖北省丹江市西南部,东经110°56’15”~111°15’23”,北纬32°22’30”~32°35’06”。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有72峰拱立,24涧环流,灵岩奇洞幽藏其间,白云绿树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武当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含有常绿阔叶层片的落叶阔叶林,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基带具亚热带景色,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又因临近丹江水库,山上雾气重,湿度大。

  武当山古建筑群包含有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建筑体系形成于明代初年。在整个营建过程中指派风水家勘测选址,汇集全国能工巧匠精心施工,工部大臣亲临督工,因而使整个建筑群富具特色。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  

  9. 昆仑山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昆仑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地位,是华夏儿女的寻祖地,也是神话传说的会聚中心和仙山圣地。  《山海经》记载是“帝之下都”,有“天柱”、“天门”,为“百神之所在”。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奇峰婷婷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

  10.喜马拉雅山

  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被誉为“世界屋脊”,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用中国山峰命名南极格罗夫山峰,请投票!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