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机器人大赛被指为电视作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11:30 竞报

  因为现场没有符合节目录制要求,两支参赛队被要求重新比赛———

  “因为现场没有符合节目录制要求,两支参赛队被要求重新比赛,结果引来胜方学校的当场强烈抗议。”在23日举行的“第四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上发生的这一幕招来争议:这是娱乐比赛,还是科技比赛?

  比赛基本规则:强调电视

  视觉效果

  比赛场地被划分为上下两层,需要机器人爬坡。在场上有5个烽火台,两个队上来以后,参赛机器人需要添加燃料球,看哪一队先点燃5个烽火台,每场比赛持续3分钟。这是一场事先制定规则,强调机器人之间相互之间激烈抗衡、强调电视视觉效果的比赛。

  教师:娱乐和科技各占一半

  带领学生参赛的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机器人中心主任郝卫东老师颇有感触地说,这一大赛是娱乐和科技成分各占一半。

  郝卫东说,这次大赛强调对抗的视觉效果。比如强调机器人快速接近主火炬、添加燃料球,这样就使得很多选手过多地考虑机器人的机械性能,而忽视了机器的人工智能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这次大赛的确激励了学生在机器人发明创造上的能动性。从试运行调试到今天的现场比赛,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与其他学校的参赛选手交流,每天晚上我们都加班加点地重新讨论改进机器人的方案。”

  观众:这是场娱乐化的科技比赛

  “坦白说,比赛的科技含量并不代表未来机器人研究的方向,而更像一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之间的一种娱乐竞技比赛。”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学生观众刘克清告诉记者。这位一直关注大赛的小伙子说,其实机器人大赛究竟是娱乐化的,还是科技化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到学生通过这一比赛得到收获。“观看比赛的这两天,我看到一些选手的机器人也许在前一天的比赛里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可能在第二天就又精神抖擞地重返赛场。”

  专家:大赛实现了寓教于乐

  “表面上这是一场每个参赛队只有3分钟的抗衡比赛,但实际上大赛背后是选手们无以数计辛勤劳动结晶的展现,所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形式更加准确。”大赛评委、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陆际联说。

  陆教授认为,有比赛规则并不就是单一强调参赛队之间的激烈抗衡性,并未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制定的比赛规则刺激了选手充分动手动脑,让自己的机器人在不犯规的前提下,使出奇招制服对手。“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争强好胜的心理发展阶段,这种带有抗衡性和娱乐性的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主动性,通过一种比赛娱乐的形式让学生得到锻炼进步。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让掌握基本工程知识的大学生搞一些纯科学的研究发明相对来说是难以实现的。”陆教授说。文/本报记者张华念摄影/本报记者罗先明记者手记

  规则不束缚想象力

  “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从2000年诞生之起就受到众多人的关注。然而因为机器人大赛强调视觉画面抗衡效果,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娱乐化,开始担心它束缚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比赛。

  但是现场上,记者感受到的事实是:无论是专家评委、参赛选手还是座位席上的观众都无一例外地被这些外表看起来多数造型简单、比较缺乏个性的机器人之间的竞争吸引了。在华南理工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那场比赛上,现场观众时而热烈鼓掌,时而大声喝彩,不时发出紧张的嘘声和失望的叹息,所有的人情绪都因为这些机器人存在而不断地变化交替着。

  采访中记者一再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制定条条框框的比赛是否束缚人的想象创造空间?”得到的答案很多,但是有一位来自大连大学的学生却反问我:“为什么要看作是束缚?我觉得对比赛规则的适应是我们大学生适应外界的一种体现。生活不是按照我们的意愿而十全十美,现在社会的竞争这么激烈,我们需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自己。机器人大赛仅仅是很多发明创新比赛中的一个,所以不要因为一个机器人大赛的存在就担心我们大学生的想象力被限制了。”>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