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唐云江专栏专题 > 正文

《科学世界》:人对自然的抗争是脆弱还是坚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12:04 《科学世界》2005年第2期

  撰文/唐云江

  近来,一些重大事件接连发生,这些都将铭刻在人类的历史上。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与卡西尼号飞船分离,迈向去泰坦的旅程,完成人类探索宇宙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使命。就在惠更斯向泰坦进发的途中,2004年12月26日,地球上的印度洋发生9级地震,接着引发了令人震惊的大海啸。

  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地登上远离我们的泰坦,完成了一次颇具悲壮意味的旅程。人类的触手已经成功地伸向了宇宙深空,在遥远的疆域打下了人类的烙印。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的象征。作为人类的成员,本应弹指相庆,但这无论如何也抹不去印度洋海啸带来的阴影。

  28万多个生灵瞬间消失,这次海啸造成的灾难在每个人心里产生震动。看着死亡数字不断攀升,人们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在人类的能力发展到今天,发生这样的大灾难似乎是无法接受的。但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人们不禁要问,在自然面前人类究竟是高大还是渺小?

  毋庸置疑,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但反过来,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又与自然逐渐形成对立。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掌握、控制或者战胜自然方面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会助长人类超越自然的勇气,而每一次大的自然灾难又都会打击人类的信心,提醒人们反思自身的位置。就目前来说,人们在大的方面比如面对地震、风暴、气候等还是无法抗争,更不要说来自宇宙的威胁;在小的方面如人们对病毒、细菌等也基本上是无能为力。但无论如何,都不会阻止人类与自然的抗争,这是人的本性,也是自然的规则。人类会尽可能保护自己免受自然的伤害。

  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提供给人类抗争自然的手段,也给人们一种评价自身的理性方法。现今的科学表明,自然是在演化的,也可以说是在进化的,因为包含着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界每天都依据自然的法则(假定存在这样的法则,而且是不变的)在变化和运转,自然每天都是新的。人类从自然中进化出来,得天独厚地成为智力发达的自然骄子。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探究到一些自然的规则,提升了人类的技能,从此开始不再需要人体完全去适应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使人减轻了自然竞争的压力,从而也减缓了人类身体进化的动力。毕竟,竞争有时是残酷的,进化是要付出代价的,人类不可能愿意付出代价。不进则退,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身体在自然的进化中已经退化。

  在这次印度洋海啸中,有两则比较有影响的媒体报道耐人寻味。一则报道是,印度和斯里兰卡的野生动物逃离了海啸的袭击,几乎未造成什么伤亡。有人推测,野生动物能预先感知灾难的来临,提前逃生,抑或遭受袭击,亦有求生的能力。二则是,海啸席卷了印度洋上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岛上居住着上万年来几乎与外界隔绝的6个古老部落,他们主要以打渔为生,但在海啸中他们几乎未受到重大人员伤亡。他们不怕水还是有“第六感”?人们不得其解。

  比较起来,人类个体在突发的天灾面前显得如此脆弱,甚至不如蝼蚁,也许这是人类智力发展导致的结果。作为社会整体来说,人类无疑是无比强大的,他能把自然玩于股掌之中。一方面人类能够改造自然来满足自身的欲望,另一方面限制自然对人类的伤害,使人类变成“温室里的花朵”,看似强壮,实则难以承受不测的打击。

  相信人们有一天能准确地预报海啸,甚至能够控制地震。但是,人类构筑的人造环境使人类失去自然进化的压力,相对独立于自然之外,对人类来说这始终是个潜在的威胁,一旦人类的防御体系出现“漏洞”,人类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另外,人造环境的自我保护,不但阻滞了人体的自然进化,而且刺激了自然的进化,人与细菌和病毒的较量就是个典型的例证。

  肺结核是种“古老的”疾病,抗生素出现后,人们一度认为制服了这个病魔,但时至今日反而大有蔓延之势。细菌发生了变异(进化),人们需要新的抗生素。除了“老的”细菌、病毒被刺激变异之外,还不时地出现像

艾滋病、SARS等新的病,对此人类需要构筑更完善的人造环境,建立起更庞大的保护人体的防御系统,越是如此,人体自然的防御、免疫功能就越是弱化。

  总之,人与自然的抗争导致了人类的两难境地,尽管如此,人类的非自然化进程似乎是不会停止的。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