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文学家称用八卦测出第10大行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 11:54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 |||||||||
据《新快报》报道 7月29日,美国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第十大行星,并暂命名“2003-UB313”,轰动天文学界。日前,成都一名天文爱好者却向记者透露,“早在65年前,第十大行星就被四川天文学家刘子华运用《易经》八卦推测出来了!当时还轰动了天文学界。” 1930年1月,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冥王星后,有人旋即提出:太
有关论文震惊西欧学术界 当时只有27岁、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四川人刘子华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他依据这个关系,利用天文参数进行计算,证明出每一对应卦位所属星体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别为一个密值。经过反复运算,刘子华终于第一个算出了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运行速度为每秒2公里,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424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按照希腊神话命名原则,在冥王星后面的应叫“木王星”。 刘子华把自己的预测,写成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学》的论文,交给了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巴黎大学专门为此组织了一个论文审查委员会。有名的汉学家马伯乐曾不无傲慢地对刘子华说:“我读的汉文古书不比你少,还没听说过《易经》八卦能和天文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可是当他再仔细地读过刘子华论文之后,却不得不改口说:“《易经》是东方智能的明珠。”法国天文界的学者更为论文的论点、论证、数据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所折服。刘子华听到一句称赞:“了不起的中国人!”1938年,巴黎大学正式授予刘子华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0年11月11日,刘子华出版了他的法文专著《八卦宇宙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立即震动巴黎和西欧各国学术界,尤其是天文界。 推算与英美观测惊人相似 上世纪80年代,当美联社不断发布关于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消息时,刘子华以及他的博士论文又被重新提及,他用法文写成的《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学》这本被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一本最有价值的书”也被翻译出版。 1999年9月29日,就在刘子华先生百年诞辰之际,英美科学家用在太空飞行了27年的“先锋10号”宇宙探测器发现“一个新天体正围绕着太阳运行”,再次证明刘子华的预测。英美科学家公布的各种参数与刘子华当初推算的参数竟惊人地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