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太阳系内发现第十大行星专题 > 正文

新行星发现冲击九大行星座次 冥王星可能下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09:17 东方早报
科技时代_新行星发现冲击九大行星座次 冥王星可能下课
图为新星照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早报记者 陈斌

  一直安坐于太阳系前九把交椅的大行星们突然感到了一丝慌张。

  随着美国科学家7月29日宣布在太阳系内发现第十颗大行星,一场太阳系大行星排行的风暴正在接近。新发现的大行星就如同初上梁山的林冲,将对太阳系目前九把交椅的现状
进行冲击。将来的太阳系到底是“火拼”后的八大行星?还是一如既往的九大行星?抑或“林冲入伙”成为十大行星?答案还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9+1=?”目前已经成了全球天文学家最为伤脑筋的问题。昨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林清,请其分析未来天文学可能出现重大变革的几个方向。上海天文学家表示,“八大行星”的说法可能更为科学。

  9+1=8

  “火拼后”只剩八大行星?

  林站长表示,“我个人比较倾向的观点是,新发现的大行星不但不能使太阳系内增加一把交椅,反而会致使‘九大行星’减至‘八大行星’。”在天文学界,不少专家都持有这样的观点。

  据了解,一直以来坐着第九把交椅的冥王星,其地位长期受到天文学家的质疑。因为相比它的八个兄长,它的尺寸实在过于袖珍,甚至比地球身边的跟班———月球还小。如果不是历史上已经“约定俗成”,它早就应该从“九大行星”的位置上“下岗”了。

  天文专家表示,新行星的发现可能反而会成为冥王星“下岗”的契机。据林站长介绍,新行星和冥王星都来自于同一个家族———柯伊伯带。在这个太阳系最远处的小行星带中,生活着难以数计的行星。“如果将来在这个行星带中每发现一个大个子就要称作大行星,那大行星的数量会极速上升,这显然不合理。”林站长表示,把冥王星和这次新发现的行星一起归到柯伊伯带中比较合适,而剩下则应称为“八大行星”。

  9+1=9

  难以割舍“九大行星”情愫?

  “从小学开始,我就一直念叨着九大行星。而科幻片中‘九星连珠’的情景也已印刻在我的脑中。如果变成十大行星我会觉得很怪。”已经在读大学的天文爱好者小沈难以割舍九大行星的情愫。他的想法也得到不少天文学家的支持。林站长表示,如果各方意见相持不下,最终也有可能维持约定俗成的称法不变。

  专家表示,保持“九大行星”却是最人性化的处理,同时这样的结果已经有过先例。据了解,一年多前美国科学家在柯伊伯带中发现了一颗被称作“塞德娜”的行星,它的体积也和冥王星接近,当时也盛行“十大行星”之说。此次新行星尺寸虽然比“塞德娜”大了不少,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如果按照前例,保持约定俗成的说法也是很有可能。

  9+1=10

  “十大行星”成就科学变革?

  据林站长介绍,在英语中,关于行星的称法只有planet(大行星)和asteroid(小行星)两种,汉语更为变通———中间还多了一个“行星”的总称,所以现在西方媒体对这颗新行星的定义都已经确定为planet。

  同时,目前美国科学家已经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交了该报告,表示它确实比冥王星更有资格成为大行星。如果冥王星抱着交椅不放,这颗行星确实也有理由位列“十大”。

  “如果它真的被定义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那这将是21世纪天文科学至今为止最重要的革命。”林站长表示。

  “它比冥王星更有资格”

  加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教授麦克·布朗当天向新闻界通报说:“拿起你们的笔,从今天开始改写教科书。”

  天文学家暂时将其命名为“2003-UB313”。布朗说,他已经为这颗新星拟好了名字,正等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但他拒绝透露这个名字。

  他说:“我们有100%的信心确认,它是太阳系外围发现的第一个比冥王星大的天体。如果冥王星能被接受为一颗行星,那么2003-UB313更有资格。”

  布朗说,这颗行星之所以此前没有被注意,是因为它的轨道平面和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成45度角,在地球上看来“出没无常”的缘故。现在,业余天文观测者可以在凌晨时分,在天穹东部的鲸鱼座看到这颗行星。

  新星档案

  位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距离太阳约97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相当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表面可能与冥王星类似,由固态甲烷构成,推算它的直径可能是冥王星的15倍。但目前他们还没能更精确地估算,只能确定其直径的上限可能为3000多公里。

  从地球上观测,这颗新星是柯伊伯带中亮度第三的星体。

  “十大行星”说暂不收进上海教材

  早报记者 俞立严

  “我们肯定没有那么快收进去的。”昨天,负责管理全市教材编写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出言谨慎。对于相关议论,他表示,从美国科学家提出最新的重大发现,直至转化为上海孩子认知世界的教材,这中间肯定要经历一段过程。

  事实上,上海作为全国教育课改试点省市,包括自然科学等中小学教材全部都是由上海市自己来组织编写的。目前所有对太阳系的篇章中一律都是九大行星说。王厥轩介绍,教材编写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严谨,其内容和观点也要相对固定,至于的确须要改变的内容将由教研室牵头邀请各方论证之后才能加进去。“需要论证,也需要时间。”王厥轩强调。

  天文爱好者难以观测

  早报记者 陈斌

  新行星的发现引起了申城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兴趣,而之前有报道称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业余天文观测者可以于凌晨时分在天穹东部的鲸鱼座看到它。昨日,记者向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林清求证,他认为普通天文爱好者几乎不可能看到。

  林站长表示,由于“柯伊伯带”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同时其内部的行星又大多偏暗,所以对于观测十分不利。即使是发现这颗行星的美国的天文学家也要花上很长时间寻找,而对于手中没有“神兵利器”的普通天文爱好者来说,观测更是难上加难。

  最终答案由IAU揭晓

  早报记者 陈斌

  据了解,重要天体的发现、命名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任何地方组织无权单独宣布,其必须由天文界的最高学术机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

  林站长表示,由于本次宣布属于“突发情况”,并不在IAU的常规议程之内,所以何时能够得出答案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这个答案必将构成太阳系的新秩序。”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