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专题 > 正文

分析:挑战者号与哥伦比亚号是难忘的先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15:10 新闻晚报

  两度殒落,他们留在记忆中

  “知道了,嗯嗯……”———机长里克·赫斯本德的这句话成为“哥伦比亚”号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声音

  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第10次飞行时,从发射架上
升空70多秒后发生爆炸,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晚,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爆炸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两次事件,是人类航天事业的重大损失,遇难的14名宇航员是人类航天史上的英雄。

  哥伦比亚号遇难人员

  里克·赫斯本德:他梦想飞向火星

  “哥伦比亚”号机长,45岁的美国空军上校里克·赫斯本德是一个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人:爱唱歌,好水上运动,喜滑雪,只要有时间的话总愿意跟家人在一起。赫斯本德最大的梦想就是能飞向火星。

  声音:“知道了,嗯嗯……”机长里克·赫斯本德的这句话成为7名宇航员留给这个世界上的最后声音。

  卡尔帕纳·查乌拉:印度新时代女英雄

  42岁的印度裔美国女宇航员卡尔帕纳·查乌拉出生在印度北部一个小镇里。她从小就有雄心勃勃的飞天梦: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总爱入神地看着从头顶上飞过的飞机,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1994年,当时已经加入美国国籍的查乌拉被NASA选中,成为一名航天飞机太空任务专家。然而,悲剧让这个矢志摘星揽月的女性永远留在了浩瀚的宇宙中。

  声音:“只要你有眼光去发现,只要你有勇气去实践,只要你有恒心去坚持,你一定会把美好的梦想变成成功的现实!”

  伊兰·拉蒙:以色列人的“奇迹”

  1997年4月29日,以色列第一个宇航员伊兰·拉蒙成了全世界犹太人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在那一天被选拔为NASA的宇航员。

  48岁的拉蒙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拉蒙的母亲是逃出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所以,拉蒙认为自己能成为以色列第一个宇航员简直就是个“奇迹”!

  声音:“太空之旅无限平静,真希望能永远留在太空!”

  迈克尔·安德森:黑人宇航员不多见

  43岁的太空人迈克尔·安德森是美国NASA为数不多的黑人太空人之一。他非常乐于挑战飞行的冒险。这位纽约出生,在军营里长大的黑人太空人告诉记者说:“我乐于冒险,因为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非常重要。如果你能了解宇航飞行的话,那么一定会明白这个潜在的领域有多重要。”安德森是1994年入选美国NASA太空人的,之前是美国空军飞行员。

  声音:“我们在这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的太空实验伟大而有意义。有些实验在地球上需要花数年的时间,而在这里却只需相对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劳雷尔·克拉克:美国军中传奇女性

  41岁的劳雷尔·克拉克堪称美国军中传奇女性:她先是美国海军的航空军医,后又成为潜艇上的潜水医官,1996年又被选为太空人。她随“哥伦比亚”号太空梭上太空肩负着80余项科学实验。

  克拉克的弟弟丹尼尔说,就在太空梭返回地球之前,姐姐还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然而15分钟后,一切都消逝在茫茫太空中了。

  声音:“机舱里各种各样的东西飘起来,相互碰撞时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同交响乐。这样的交响乐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背景音乐。”

  威廉·麦库尔:留下了妻子和3个孩子

  41岁的威廉·麦库尔是“哥伦比亚”号太空梭的驾驶员。麦库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美国海军飞行员,有2800小时的飞行经验。

  这位也是得克萨斯出生的海军试飞员是1996年成为美国太空人的,他离去了,留下了妻子和3个孩子。

  声音:“太空的经历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除非你能亲自到太空,否则无法想像人类在太空是怎么回事。”

  戴维·布朗:太空梭上唯一的单身汉

  46岁的太空人戴维·布朗是美国海军的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也是一个医生。1996年,他入选NASA太空人,他对当太空人经历的理解是:“团队、安全和注意力集中至关重要!”这位飞行员是唯一的单身汉。

  声音:“即使我(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太空探测的计划也必须继续下去。”

  挑战者号遇难人员

  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46岁,曾是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级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一生与危险打交道。他幽默、开朗,成为全机组的核心与灵魂。驾驶员迈克·史密斯40岁,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担任过战斗机飞行员,多次获得奖章,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行十字勋章和国家敢于战斗银星十字勋章。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36岁,在余暇时喜欢弹钢琴,喜欢在音乐中寻找美的享受。朱迪恩喜欢微笑,微笑中充满对事业和生活的信心。宇航员罗纳德·麦克奈尔35岁,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在棉田的劳动中锤炼了他坚毅的性格。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管。

  格里高利·杰维斯41岁,满怀希望参加这次宇航旅行,他随身带着一面小旗子,这是他的母校送给他的纪念品,他愿带着这面旗帜去开拓空间的探险。埃利森·鬼冢39岁,生于夏威夷,他在孩提时代总爱光着脚板在咖啡地和麦卡达美亚墓地跑来跑去。他早就梦想着有一天去月球旅行。成为飞行员后,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展鸿图。克里斯塔·麦考利夫37岁,她是7名宇航员中唯一来自民间的。美国航天局是在50多次载人飞行后,才决定载平民乘客登太空。里根总统提议,第一位平民宇航员应该是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在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任教。经过120小时严格艰苦训练,她首次作为平民代表升入太空。

  遇难宇航员家属祝愿“发现”号平安

  这是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首次恢复航天飞机发射。不仅航天界高度重视,而且“哥伦比亚”号遇难宇航员家属也对“发现”号的发射寄予厚望。

  与“挑战者”号遇难宇航员家属一样,“哥伦比亚”号遇难宇航员家属说,他们深感悲痛,“但他们知道太空探索必须继续”。遇难宇航员家属在声明中说:“祝‘发现’号一路平安。”

  但是,也有一些遇难宇航员家属表示了担忧。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乔纳森·克拉克在约翰逊航天中心工作,他的妻子劳雷尔·克拉克在“哥伦比亚”号失事中遇难。克拉克说他的儿子伊恩直截了当地拒绝和他一起到航天飞机发射现场:“失去母亲让伊恩很悲伤。”同时,克拉克也毫不掩饰对“发现”号升空的担心,他说:“我的几个朋友将参加这次航天任务。他们的任务很危险。直到灾难发生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这种工作多么危险,这真是太糟糕了。”

  -新闻回顾 重返太空之路

  2003·2·1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

  2004·10·13 美国宇航局“重返太空行动”预演开始

  2004·11·24 “发现”号火箭助推器在肯尼迪发射中心安装完毕

  2004·12·31 “发现”号的外接油箱改造完成,是自“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最大的改进,重返太空的里程碑

  2005·4·4 “发现”号被运往39号发射台

  2005·4·6 工作人员在“发现”号油箱的泡沫绝热材料上发现一条裂缝。发射推迟

  2005·6·9 美宇航局公布新的发射日程表,决定在7月13日发射

  2005·6·30 开始清空“发现”号机舱,准备发射

  作者:□丁宇岚 杜琼芳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