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专题 > 正文

发射前一天NASA仍认为可能失败 升空让人捏把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07:19 新闻晨报

  1%“预估失败率”

  比“哥伦比亚”号高出两倍多

  “发现”号原定在本月13日发射,但最后一刻因燃料感应器失灵而取消升空。经过一番检查修复,美国宇航局24日宣布,无论“发现”号的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发现”号航
天飞机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26日10时39分发射升空。此次发射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两年后首次进行航天飞机升空,因此受各方瞩目。

  NASA发言人阿拉德·比特尔25日透露,概率风险评估数据的上升是由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了航天飞机的运行与局限。

  他还强调说,这种预估只是一种统计数据上的可能性,工作人员目前仍在努力使这种评估变得更精确。

  所谓的“概率风险评估”是在综合了各种情况下的发射经验、电脑模拟、专家测评等因素做出的。一般而言,航天飞机运行中最为危险的阶段是飞船开始发射升空与最后穿越大气层后的着陆。

  多年来,NASA的“预估失败率”一直摇摆不定。在1986年1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前,NASA的“预估失败率”为十万分之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后,NASA遭到舆论广泛指责,因此,1988年航天飞机发射工作重新恢复后,NASA的官方“预估失败率”被提高到2%。

  之后,随着NASA信心的恢复与工作的日益完善,其“预估失败率”逐步从1:145降到1:161,最后降低到1998年的1:254(约0.4%)。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预估失败率”不得不再次提高,现在通常的比例为1%。

  10%天气因素阻止发射可能性

  天公作美两度降低影响力

  曾经在美国航天安全咨询小组工作20多年的退休工程师希梅尔指出,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NASA不得不经常“忍痛砍掉”一些提高航天飞机发射可靠性的研究项目,这大大影响了一些工作的正常运转。但他同时指出,不管花多少钱,发射的风险性还是很高的,即便预定它的失败率为千分之一,到头来也不一定真能达到那个水平,“太多事情容易出错”。

  此外,发射人员担心的还有天气因素。佛罗里达州从6月进入飓风季节,此前曾有消息说,26日天气不好阻止发射的可能性是40%。NASA气象官员温特斯也表示,一旦发射时方圆37公里内出现大雷雨,“发现”号升空计划将被迫再次取消,因为它可能影响航天飞机的紧急降落。

  到26日当天早晨,NASA新闻官员说,“今天天气不好阻止发射的可能性只有20%”。而到发射前,温特斯报告说,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天气状况非常理想,“发现”号今天因天气原因无法发射的可能性只有10%。

  此外,航天飞机在欧洲的三个备选着陆地点天气状况都不错。这三个地点分别是西班牙的萨拉戈萨、莫兰和法国的伊斯特尔。

  500000液态氢气和氧气

  加仑传感系统通过升空前测试

  “全部传感器运转情况正常,”宇航局协调官员杰西卡·拉伊说。当地时间26日清晨,“发现”号燃料传感系统通过了首轮测试。

  宇航局试验部门负责人尼科伦科则宣布,当地时间25日连夜向“发现”号加满50万加仑液态氢气和氧气,以帮助工程师确定燃料箱传感器是否均能运转正常。他强调,工程师已经找到了解决两星期前阻碍升空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天意因素之外,宇航局为确保发射计划不再搁浅,已经决定降低“安全门槛”为可能再次出现的问题放行,这意味着将近20年的保障条规被改写。

  事实上,航天飞机只需两个燃料箱处于正常状态就能完成飞行任务,但宇航局还是在1988年重返太空时规定,全部4个燃料箱“健全”时才能发射航天器。

  此次降低门槛后,宇航局可以在航天飞机3个外部燃料箱处于可运作情况下,就下达发射“发现”号的命令。

  由于传感器出问题只是发生在“哥伦比亚”号事故之后,迄今最可能的说法是,燃料箱设计的多处修改和新安全措施形成电磁干扰,导致传感器误报信息。

  航空史上两个噩梦

  -“挑战者”号发射时爆炸

  O型封环失效所致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然而飞机升空73秒钟后,突然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

  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

  -“哥伦比亚”号返回时解体

  泡沫材料脱落埋伏笔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预定于美国东部时间1日上午9时16分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着陆。时间刚到9点,“哥伦比亚”号突然与地面失去无线电联系。录像显示,“哥伦比亚”号在6300米高空以每秒5.6公里的速度飞行时发生解体。

  当年8月,美国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哥伦比亚”号升空81.7秒后,从其外部燃料箱外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撞上了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部件,并形成裂孔。当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从裂孔外进入“哥伦比亚”号机身,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航天飞机解体的悲剧。

  作者:□王增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稿)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