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专访NASA专家:它是人类的骄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16:38 中国新闻周刊 | |||||||||
本刊记者/冯亦斐 北京时间7月4日15时左右(美国西部时间4日0点),“深度撞击号”成功执行任务后的一个小时,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专家约翰·塞皮卡斯(John Sepikas)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电话采访。
尽管美国西部已经是在午夜时分,电话里依然能听出他的兴奋之情。他说,他和他的同事们都没有打算马上回家休息,还要在这里继续工作几个小时。 “保护地球,我们走出了关键一步” 中国新闻周刊:“深度撞击号”成功完成了撞击任务,有科学家说这次撞击比预想中的还要成功,您觉得是这样吗?为什么? 约翰·塞皮卡斯:是的。比我们预想的要成功多了。(笑)撞击使彗星表面升起了比我们预想更好的彗星尘埃。 在最后时刻,我们轻微改变了撞击器的方向,使撞击器移动到达了更好一点的撞击位置。在任务进行当中做这个改变有点冒险,因为这可能导致撞击器与彗星擦肩而过。但如果你现在看看网上这个爆炸的图片,就会发现这样做之后,撞击的场面更好看,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有胆量的做法。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成功的撞击能说明哪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说,能说明人类已经具备了对付来自彗星、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了吗? 约翰·塞皮卡斯:我想说我们还做不到那一点。可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撞击彗星的能力,但是我们还不具备推移彗星的能力。与撞击器相比,彗星非常非常大。这是一个和华盛顿城市大小相当的彗星。如果相同地方有一个可能威胁地球的彗星,我们现有的技术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它的轨道。这次的成功只是朝这个目标走近了一步。我们依然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已经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如果把撞击器换成一个核弹头,就可以把彗星炸得分崩离析了?约翰·塞皮卡斯:世界上好多国家的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对付来自太空的威胁)。实际上,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很可能没有摧毁它,而是把彗星(或小行星)炸成了小块,这会使情况更糟糕——本来只有一个侵入物进入地球,现在变成了上百个,而每一个都有很大的破坏性。所以把彗星炸毁可能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更好的选择是把它推开,改变它的运行轨道。 根据最新的评估,要对付一颗可能撞击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大多数人认为最可行的方法是,把一个小火箭放在彗星上,借助于核力量,来推动彗星以改变它的轨道。你越早做到这点,就越有可能让它错过地球。 “首要成果是技术礼物” 中国新闻周刊:撞击的结果,是否验证了彗星的“脏雪球模型”理论? 约翰·塞皮卡斯:对于“脏雪球模型”,从来就没有太大疑问。问题是“它会是怎样一个雪球”。根据现在看到的结果,许多人说,彗星比我们原先想像的要松软,以前我们曾经猜想它就像一块坚硬的冰。现在看来,它更容易被弄碎。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撞击那一刻,冒出来的彗星物质比原先预料的要多。你也看到那一刻美丽的闪光了吧! 彗星对于人类来说,依然还是一个谜。 中国新闻周刊:从现在的情况看,这次撞击有望带来那些成果? 约翰·塞皮卡斯:首要的成果就是技术上的礼物:我们现在拥有撞击彗星的能力了。这个很重要,虽然我们还不能阻止彗星撞击地球,但是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其次,我们可以开始对彗星的内部进行完全的化学分析,研究彗星内部的碳氢化合物或其他化合物究竟是什么。另外一个就是分析彗星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是什么。这样我们就会对彗星如何产生和它的组成有一个实在的了解。 “大自然只允许它在那一刻发生” 中国新闻周刊:撞击结束,后期的数据分析将在什么时候完成? 约翰·塞皮卡斯:初步结果会在几周内就出来,但我相信所得的全部数据会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进行研究,会与全球各地的观察进行比较。在不同地方的观测可能会有不同,我们把这些集中起来比较研究,会对真正理解彗星有所帮助。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能看出来撞出的坑有多大多深吗?另外,撞击后彗星亮度变化有多大?比预计的是大还是小? 约翰·塞皮卡斯:我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数据。但是我们肯定会得到的。还需要一些时间。对于亮度变化,我们也还没有计算出具体的数据,不过有一个大致的估算,亮度的确要比预计的高得多。 中国新闻周刊:飞越彗星后的航天器母体还将执行哪些任务? 约翰·塞皮卡斯: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扔下撞击器,现在关于它剩下的飞行任务还没有确定。对这个依然存在功能的空中基地不进行利用是有些可惜,至于是否还要用它在无限空间中找寻彗星什么的,还没有决定。 中国新闻周刊:撞击彗星和登陆彗星哪个更难一些? 约翰·塞皮卡斯:当然是登陆彗星更困难了,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要登陆彗星的话,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赶上它。彗星移动得非常迅速,所以这就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如果不想撞上它,也不想让它把你撞上的话,必须和彗星的速度严格匹配。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把握,但是将来我们会做到的。 中国新闻周刊:您本人对这个项目的成功有什么感想和评论? 约翰·塞皮卡斯:这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成功。我们会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起来分享这些数据。这使得学生们以后能够基于这些数据,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对彗星进行学习和研究。天文学领域的研究,肯定能因此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选择美国独立日作为撞击时间?是特意安排的吗? 约翰·塞皮卡斯:不是的。请相信我,这完全是由天体的动态所决定的。也巧,我们的一些重要项目总是和节日撞车,曾经还有一次重要任务是在圣诞节的时候,那时候人们宁愿回家呆着(笑)。但是很不幸,大自然只允许这个事件在那一刻发生。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也衷心为您和您的同事能够做这样的事情而感到骄傲! 约翰·塞皮卡斯:我想,这是一件全世界的事,应该是全人类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