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秦俑博物馆称难题已解决 百年后不会变煤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2:11 三秦都市报

  本报记者 浩文 实习记者 赵争耀 实习生 翟大顺采写

  7月6日国内某媒体上一则《空气蚕食秦始皇兵马俑》的报道引起了许多人士的关注,许多读者、专家学者也打电话询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现状到底如何﹖享誉海内外的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是否真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昨日,本报记者就此前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作了调查采访。

  “网上报道情况是实情吗?”“秦俑馆100年后真的可能会变‘煤坑’吗?”……

  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采访期间,记者不时地听到,有许多人打电话到秦俑馆文物保护部,就此稿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询问。询问者中,有普通老百姓、有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有国内外一些媒体记者。一时间,兵马俑文物保护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热点。

  采访中,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及多位专家学者,都异口同声地对该报道所说情况给予了坚决的否定,并摆出大量事实予以反驳。

  7月6日,某媒体刊发的《空气蚕食秦始皇兵马俑》文章中称:据英国广播公司、美联社、《南华早报》报道,度过滚滚历史洪流的兵马俑,却抵不住2000多年后的空气污染,现在出现严重侵蚀。文中主要有以下一些说法。

  兵马俑正在缓慢风化

  6月底,包括《南华早报》在内的一些媒体报道了一条令人揪心的消息:由于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享誉海内外的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正在缓慢风化!这些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老古董开始地面生活后,出现“水土不服”症状。由于暴露于空气之中,兵马俑一直面对氧化、水侵的威胁。有科学家把一张光洁白纸放到兵马俑博物馆内。24小时后,它已布满炭微粒,变得灰黑。正是这些污染物令兵马俑失去光泽。专家预言,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最终,兵马俑的鼻子和发型都有可能消失殆尽,双臂也有可能从身体上脱落。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环境专家曹××忧心忡忡地说:“如果现在还不采取任何措施加以保护,那么在100年后秦始皇兵马俑将会遭到严重腐蚀,届时,兵马俑坑看上去与煤田没有什么两样,将没有任何美学价值。”

  兵马俑曾染真菌

  在30多年前被发现时,部分秦始皇兵马俑仍保留了其原来的颜色,但在被发掘出来,与空气接触后,它们开始褪色。除空气污染外,兵马俑还曾被40多种真菌吞噬过。有报道说,在兵马俑中,有1400件染上真菌。

  这些兵马俑经受住了2000多年的战乱纷争、地震灾害,但是在出土后的20多年里却受到展览馆内的气温和湿度变化的影响,染上了真菌。

  秦兵马俑博物馆2号坑在发掘之初就曾经发生过泥土上生长出霉菌的事情,文物保护专家用了一个夏天进行人工喷药才将霉菌完全消除。

  污染源自大量游客

  国际知名空气质量专家朱迪斯·周和约翰·瓦特森分析,许多污染源可能是来自于每年大约150万的博物馆参观游客。他说:“一个推测是来自于游客们的呼吸和身上衣物的化学物质中的氨类物质。”

  目前是抢救性保护

  据《南华早报》披露,作为拯救兵马俑的第一步,中美两国科学家启动了一个为期两年的保护计划,研究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兵马俑的影响。在今后两年时间里,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对秦俑博物馆室内大气污染进行连续观测,提出控制治理对策,最终从目前的抢救性保护转变成预防性保护。

  专家细说“秦俑保护”

  7月6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赵昆,副主任、研究员张志军,研究员周铁,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容波4位专家人士共同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就目前秦俑博物馆文物保护情况,作了具体、细致的说明。

  观点一:兵马俑遭受的风化“微乎其微”

  “其实,兵马俑本身的特点及我们采取的相关科技手段,使兵马俑遭受的风化实际是微乎其微”。面对有些人提及的兵马俑遭受“风化”之说,几位专家语气肯定地说。

  专家们分析说,兵马俑本身是陶制文物,具备耐风化、抗风化的特点。只有在土遗址的局部边壁上,有时偶尔会出现极其轻微的风化现象,但绝大部分都是完好无损的。兵马俑本身一直在室内,后来又加设了专门的保护大厅,室内外都有相关的防护设施,日常的光、风、雨等气候变化,基本不会对兵马俑产生影响。

  观点二:秦俑馆外部环境不断改善

  专家们称,秦俑馆外部环境对兵马俑的影响,早已成为他们关注的一个问题。这几年来,秦俑馆在保证兵马俑坑内环境指数达到科学化的同时,在对外部环境的改善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增加室外环境绿化、做防尘处理等,通过兵马俑所处大环境的改善调节室内“小气候”,尽可能地降低粉尘、风沙等自然因素的危害。甚至包括前几年馆外的商业街区,后来也因为考虑到对兵马俑可能存在的影响,也被远离至少500米以外,这些都使秦俑馆外部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也很大程度地减少了兵马俑可能遭受的侵蚀。况且,临潼地区的空气质量本身就很不错。

  观点三:先进技术战胜霉菌侵蚀

  “我们在发掘文物时,因为会大面积地挖开坑道,因为土壤中的湿度等客观因素,必然会出现霉菌,这是每一个文物在发掘时都会遇到的正常现象,尤其是大面积发掘文物时。”专家们说,秦俑馆2号坑在发掘之初,因为当时的面积很大,的确发生过泥土上生长出霉菌的现象,但随后,专家人员及时采取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将霉菌消除。

  “霉菌不可能对兵马俑造成任何侵蚀”。专家们分析解释说,因为霉菌只能是短期内存在,但文物出土后,会及时用专门物品包住,及时送到专门房间进行修复,修复后才会被放置到坑内。“修复好的文物是干燥的,坑内也是干燥的,大厅内的温度、空气等指数都是经过科学研究定的,不可能存在适宜霉菌生长的环境”。

  同时,专家们指出,目前,秦俑馆有全国文物系统内惟一的一个防霉菌实验室,在防霉菌技术上达到了国家顶尖水平。

  观点四:我们做的是预防性保护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兵马俑的预防性保护!并不是出现问题后的抢救性保护!”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容波如是说。

  他告诉记者,任何一个文物的保护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或问题,许多问题虽然存在,但不能人为地夸大,兵马俑的保护自然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有些人以讹传讹,夸大了本身的事实,甚至是无任何科学依据地断言。在他们日常的工作中,所有围绕文物保护所做的工作都只是一种预防性保护,是对存在着的、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科学地综合预测、研究、分析,通过研究的数据,拿出科学的解决方法,是文物保护中极为正常的工作,并不意味着现实生活中秦俑文物保护已经出现了所谓的“严重”问题,而需要去做“抢救性保护”。

  秦俑馆馆长回应:无根据说辞危言耸听 我们有信心保护秦俑

  “实事求是地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目前是非常好的,一切没有科学根据的‘担心’或说辞都只能是危言耸听。我们不怕揭露问题,但坚决反对有些人捏造事实。希望能通过《三秦都市报》真实、客观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秦俑馆文物保护的真实情况。我们有信心保护好祖先留给大家的珍贵历史遗产!”7月6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语气坚定地说。

  纯属某些人个人炒作

  针对昨日相关媒体上有关秦俑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报道,吴馆长说,“纯属失实报道,所谓的推测都没有任何科学根据,这是件很糟糕、也很让人生气的事,纯属某些人个人炒作。以达到衬托自己相关项目的目的,可见他们对秦俑的保护根本就不了解。”

  最大保护难题早已解决

  吴馆长说,现在秦俑博物馆文物保护,首先是对秦俑彩绘的保护。经分析研究得知,秦俑彩绘是由底层生漆和颜料层构成的,生漆对环境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制文物的保护,是当今文物保护领域中的一大技术难题,这也是秦俑博物馆文物保护中最为重要的。但2001年,“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课题已经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技术鉴定,这说明在秦俑博物馆文物保护上已经解决了最大的难题。而且兵马俑本身受外界环境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对秦俑的保护基本上已经解决了。

  俑坑保护已有明显效果

  秦俑博物馆文物保护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土遗址的保护。“我们常说的是兵马俑坑,这些坑是兵马俑本身的一个载体,二者不可分离,但因为俑发掘出来后,部分土被取走,土遗址面临的一些问题,目前我们已经通过物理的、机械的及化学的手段进行保护,也已经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

  秦俑馆对文物保护有信心

  针对不实报道及广大读者的关心,吴馆长说:“我很感谢大家对秦俑馆文物保护的关心和爱护;希望通过《三秦都市报》的真实、客观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秦始皇兵马俑文物保护的真实情况,消除大家的误会,也希望大家能在秦俑馆网站上看到更全面的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秦俑馆所有人员都对秦俑馆文物保护很有信心,相信我们能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珍贵历史遗产!更希望全社会一如既往支持秦俑文物保护。”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秦俑新闻

评论】【通讯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