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美国发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专题 > 正文

“深度撞击”成功10分钟后专访NASA科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15:10 竞报

  人物:夏当·阿达兰(ShadanArdalan)

  身份:美国宇航局(NASA)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深度撞击”计划导航员

  时间:北京时间7月4日14:02(撞击发生后10分钟)

  据《东方早报》报道“这就像一颗大子弹射出一颗小子弹,去打另外一颗子弹。”科学家们如此形容“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的工作。那么,比坦普尔1号飞得还慢的撞击器如何能拦上并成功撞击呢?昨天下午,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专家、“深度撞击”的导航员夏当·阿达兰高兴地接受了采访。“撞击前三次调整修正轨道”

  问:阿达兰先生,请介绍一下您负责的具体工作?

  答:我在NASA位于洛杉矶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专门负责“深度撞击”探测器和撞击器的定点定位。可以说,这是整个计划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锁定坦普尔1号的撞击点,确保撞击、观测过程的精确无误。打个比方,我就是这个无人驾驶飞行器和撞击器的“飞行员”。

  问:在你看来,撞击的效果如何?

  答:从现场的图片来看,撞击非常成功,比我们预想的效果还要好。虽然我还没看到更详细的信息,不过照片里显现出一大片蓝白色的彗星物质,这说明撞击是相当具有深度的。而且撞击点也如我们预料,非常准确。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深度撞击”已经成功了。

  问:你是如何调整撞击器、飞行器位置瞄准目标的?

  答:首先,飞行器上装有高稳定性的指示控制系统,通过34米波长的X波段无线电与地球和撞击器保持联系。

  瞄准目标的关键是撞击器上的一个“目标遥感器”,这个高精度星体跟踪器利用一个带孔径为12厘米望远镜的目标瞄准照相机,在撞击器飞向彗星的过程中起到导航作用。

  我们在撞击前进行了三次发动机点火调整,用25米/秒推进速度的推进系统,对撞击器进行必要的轨道修正和姿态控制。“我们踏出了伟大的一步”

  问:详细的“深度撞击”结果什么时候公布?

  答:哦,这可需要一些时间。其实在撞击的同时我们就开始收集信息,等到全部研究出来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就算最浅显粗略的结果也要等上两三天吧。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确保数据顺利传输回来,NASA的科学家们就能得到第一手资料。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