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专家谈肠道传染病预防 首先要防止传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15:05 科学时报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多起肠道传染病疫情。为此,卫生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笔者近日从解放军302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等北京部分医院得到证实,最近一段时间,痢疾、腹泻患者明显增多。解放军302医院的传染病专家提醒人们,随着夏季的来临,肠道传染病已进入易发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做好防范工作。同时指出,只要注
意饮食卫生,就完全可以避免。

  著名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情发展迅速,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且传播快,并可大规模流行。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而传播,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我国发病高峰季节为7~10月。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多数为1天至3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黄色稀水便和米泔水样便)、呕吐(喷射状,与大便性状相同)以及由此引起的体液丢失、脱水、电解质紊乱,一般无腹痛、无发热。严重者可发生皮肤干皱、口渴唇干、眼球下陷、面颊深凹,婴儿前囱内陷、少尿或无尿,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成人可以神志尚清而迅速死于失水性休克。

  302医院杂病科主任、主任医师赵敏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带菌者。本病经粪—口途径感染和传播。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经口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任何足以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暴饮暴食或其他慢性疾病等,均有利于痢疾的发生。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一般为2—3天。该病全年均有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两季为多见。发病率一般在5月份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本病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在环境卫生较差和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下易造成流行。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黏液便或脓血便,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急性痢疾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甚至低血压与周围循环衰竭,孕妇可致流产。慢性痢疾可并发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

  302医院杂病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姜天俊

  伤寒由伤寒沙门菌引起。传染源为患者及慢性带菌者。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患者自潜伏期末即可排菌,在病程2~4周内传染性最强,约2%~5%的病人可持续排菌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带菌者,是引起伤寒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伤寒持续散发的主要原因。主要通过带菌者粪便污染水源(如水井、沟塘、河流)以及食物(如牛奶、酱肉、禽蛋及生吃蔬菜等)而传播。也可因与患者或带菌者密切接触或接触苍蝇、蟑螂污染的用具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由于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老年人发病率较低。潜伏期多为1~2周,流行多在夏秋季,洪涝等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尤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皮疹、相对缓脉、脾脏肿大、精神抑郁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与肠穿孔,可能成为伤寒的主要死因。

  302医院代谢性肝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叶文华

  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乙及丙,分别由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引起,分属于沙门菌属A、B及C3个血清样,其基本特点与伤寒杆菌相似。副伤寒杆菌的致病力比伤寒菌要弱。本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主要通过污染的饮食、手和苍蝇传播,发病率较伤寒要低,小儿发病率高于成人,以副伤寒乙为多,成人则以副伤寒甲较多见。潜伏期为3~10小时,副伤寒较伤寒病情轻、病程短。副伤寒甲及乙多为肠炎型感染,夏秋季多见。副伤寒3型之间除副伤寒丙败血症型、黄疸肝炎型较多外,还有关节炎、骨髓脓肿等表现,副伤寒乙则容易形成慢性胆囊带菌或局部脓肿。整个副伤寒的肠穿孔、肠出血比伤寒发生机会少。

  传染病专家、主任医师虞爱华

  感染性腹泻俗称“拉肚子”,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在医学上,每日大便3次以上,并且是稀便,即称之为腹泻。急性腹泻,大部分是由各种病毒、细菌、原虫等微生物引起,统称为感染性腹泻。常见的致泻微生物有轮状病毒、志贺菌、空肠弯曲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此外,还有霍乱弧菌、沙门菌、隐孢子虫等。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流行范围广、传播快,成人和儿童对该病普遍都有易感性,尤其是年老体弱和肌体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受凉后易发病。今年夏天,我国不少地方的降雨较多,有利于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感染性腹泻进入多发期。特别是最近以来,天气比较潮湿闷热,影响人们休息,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患腹泻病。

  预防关键在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专家们指出,任何一种肠道传染病都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如衣服、玩具、餐具等)、手和蟑螂、苍蝇等媒介侵入肠道而发病,并能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是典型的“病从口入”或吃出来的疾病。因此,作为个人而言,预防肠道传染病贵在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一是务必注意食品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食物必须保证新鲜干净,食具要按时煮沸消毒。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高温加热能杀灭许多致病微生物,不吃在冰箱放置过久的食物。鱼、蛋、肉类等食品在食用前必须蒸熟煮透。不吃或少吃凉拌菜以及生食近海甲壳类和贝类产品等易带致病菌的水产品。生、熟食在存放和加工时必须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保护水源,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实行饮水消毒。生吃瓜果要用流动水多清洗几遍,或削皮后再吃。尽量不要到街头无证摊贩、流动摊点或卫生状况不好的餐馆吃东西,也不要暴饮暴食,要节制饮食。

  二是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机体免疫力下降。

  三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平日要勤洗脸、勤换衣服,开展家庭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减少灰尘飞扬。夏季人的体力消耗比较大,要劳逸结合多吃清淡食物补充营养。

  四是积极采取防蚊措施,在家中安装纱窗或者蚊帐,如果需要户外活动时,最好穿上能阻止蚊虫叮咬的衣服或者涂上防蚊液。

  首先要防止传染

  专家们强调,一旦有人患上肠道传染病,首先要管理好传染源,立即对患者和带菌者予以隔离,不准他们与别人共同进餐,并把他们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消毒。其次,应尽量保存好可疑不洁食物的标本,以便提供给卫生部门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因为明确发病原因对及时和有效的救治来说非常重要。如有多人同时发病,则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及时联系医院就诊,明确病情,早期治疗。

  (黄显斌)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