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美国发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专题 > 正文

天津日报:破解炮轰彗星五大谜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13:53 天津日报

  撞击彗星目的何在

  一是研究地球和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彗星是冰冻的物质,保存着太阳系诞生时很珍贵的信息,这次撞击就是进入彗星内部,从彗星内部物质构成来认识太阳系的原始状态;

  二是对于揭示地球和宇宙生命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研究发现,过去彗星和其
他小行星曾经为地球带来水、冰和有机物,而在合适的条件下有机物可能演化为生命,所以研究彗星有助于揭开生命起源之谜;

  三是为避免外星撞地球积累经验。1994年“彗木碰撞”引起了人类对于彗星碰撞地球的担忧,这次撞击可以取得经验,如果以后出现彗星碰撞地球的可能,人类就可以运用宇宙飞船去引发爆炸装置,从而改变彗星的运行轨道。

  撞击能否危及地球

  不会。美国宇航局专家说,不管是否实施“深度撞击”计划,坦普尔1号彗星都不会威胁地球。“深度撞击”不仅对坦普尔1号的运行轨道几乎没有影响,“撞”出的彗星碎片也绝不会飞向地球。

  专家们说,这次撞击只能使该彗星自身的运行速度出现每秒0.0001毫米的改变,使得其近日点缩小大约10米,运行周期减少不超过1秒。从科学角度来看,这就好比让一只蚊子冲进一架波音767客机,完全不会影响到彗星本身的运行轨道。

  专家们指出,即使坦普尔1号脆弱得“不堪一击”,其彗核被撞得四分五裂,由此形成的碎片仍将会停留在与彗星原先运行轨道类似的轨道上。外来天体只有在其轨道与地球运行轨道发生交叉时,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坦普尔1号的轨道从来就与地球的运行轨道毫不相干,该彗星在轨道最近点上与地球的距离最少也有7400万公里。

  “炮弹”为何用铜制造

  之所以选择用铜制造作为“炮弹”的撞击器,是因为它对撞击时的观测产生的干扰最小,并且也不会留下残余物而妨碍未来的观测。铜的金属特性也保证了可用其制造结构上足够“硬”的撞击器。实际上,该撞击器采用的是含3%铍的铜合金,它比一般的铜更硬。

  撞击时间怎样确定

  “坦普尔1号”彗星是颗很普通的彗星,亮度很暗,即使离地球最近的时候,也难以用肉眼看到。它运行周期是5年半围绕太阳转一圈,而今年的7月5日正是它的近日点。近日点时它喷出气体、物质最多,亮度最亮,也最活跃,并且离地球也最近。还有一点,因为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所以美国选择了这个时机撞击它。

  为何选择这颗彗星

  选择彗星作为撞击的对象原因有三:

  首先,这颗彗星与地球距离合适,飞船到达彗核只需半年时间,而且正好在7月5日经过近日点,它在这时比较活跃。

  其次,这颗彗星的状态适合于这次研究的目的。它属于短周期彗星,已经多次经过太阳附近,活跃能力适中。即使靠近太阳时喷发出的物质也比较少,活性也不高,不会连续向外喷发气体,有利于观测外部特征和研究彗核的内部结构。

  第三,是因为人类对这颗彗星的了解还算比较多,观测的次数也不少,对它的轨道特征、自转特征等运动状态都有了解,“所以知道没撞时它是什么样,有助于撞击完后进行比较。”(本报综合北京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