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西安日报:行星撞地球致恐龙灭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11:08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对于恐龙灭绝,主流看法是,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位于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奇卡卢伯地区(有陨石坑为证),爆炸当量为1亿兆吨黄色炸药,由此产生全球大灾难,导致恐龙灭绝。

  最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些地理学家为这一图景又加上了绘声绘色、令人恐怖的细节: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不过数小时内,产生的巨大热量使地球成了一个大烤箱,把当
时活在陆地上的所有大型恐龙及其他生物瞬间化为烟灰,只有那些当时正在洞中和水下的生物幸免于难。这份研究报告发表在2004年5月份的《美国地理学会公告》上。

  该报告的第一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地球科学系研究员道格•罗伯逊描述:撞击产生的喷射物重新落向地面导致的“热量脉冲”波及全球,到处燃起熊熊大火。“喷射物所携带的动能在那些物质重返大气的过程中分布到了大气层上层,把蓝天都烤红了,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科学家推测,此后十多年,整个地球都像烤箱一样酷热。

  罗伯逊说,地质遗迹证据可以对此作出有力的论证。他指的是全球范围内都发现了在白垩纪和第三纪之交被熔化的微小球形岩石颗粒。这些球形小颗粒是小行星撞击后,岩石被加热蒸发喷射到外空,重返地面形成的遗留物。

  另外,人们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粘土层,它几乎遍及全球:包含烟灰以及来自外空的铱元素,这也是那次撞击以及随后的全球大火的遗留物。

  罗伯逊说,尽管人们早就发现了那些球形小颗粒、热量脉冲和烟灰的遗迹,却一直没能很好地解释它们对生物生存有何含义。许多科学家都感到很奇怪,既然那次全球性大灾难杀死了所有的恐龙,那么,那些原始鸟类、哺乳动物以及两栖动物是如何继续生存下去的呢?罗伯逊和他的同事对白垩纪晚期陆地脊椎动物的生存方式提出了新的假设。他们研究的重点是,哪类脊椎动物在撞击发生时会栖身于地下或者是水中。

  他们的结论是,翼龙和其他恐龙无法适应洞中或水中的生活因而灭绝。与此相反,可以栖身于洞中或水中的脊椎动物,从哺乳动物、鸟类、鳄鱼、蛇类、蜥蜴、龟类到两栖动物都成了幸存者。不过,幸存下来的陆地脊椎动物还要接受环境巨变的考验。罗伯逊说:“不管怎样,未来有关古新世早期陆地生物的研究,或许会给予这个白垩纪末大灾难的观点启发。”据《国际先驱导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