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深圳把目光投向文物 2005年确定为文物保护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7: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深圳讯 记者周敏报道:“我在特区工作这么多年了,文物保护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还是第一次”,昨天下午,深圳一家当地媒体的总编辑感慨道。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2005年设为深圳文物保护年”。特区建成以来,大力发展经济,无暇他顾,如今25岁的深圳终于开始把目光投向文物保护。

  特区建设之初,长期背负着“文化沙漠”的名声。多年以后,人们虽然不再以此作为
深圳的代名词,但提起文物,大部分人还是会睁大眼睛问,“深圳也有文物?”2004年,深圳市政协文史委和深圳市文化局进行了特区成立以来的第二次文物普查,摸清了深圳的文物家底。据文物局长陈威介绍,深圳现有地上地下遗址遗迹文物建筑169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虽然在文物数量上不能和历史文化名城相比,但是却独具特色。深圳长期处于广府、客家、潮州三大文化圈交汇处,文物类型多样,移民文化特色突出。深圳考古不断有惊人发现,龙岗区的咸头岭遗址经过四次发掘,把珠三角历史上推到6700年;宝安铁仔山古墓是2002年中国20项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之一;西丽古墓群名列2001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深圳的文物保护工作长期滞后,1994年,特区建立14年后,才设立了第一个文物管理的专门机构———文管办。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的深圳,缺钱竟然成为文物保护的难关。文物局长陈威介绍,从2000年到2004年,市财政专项用于文物修缮的费用为400多万元,加上各区的财政拨款每年平均150万元,深圳市年均用于文物修缮的费用是250万元,151处文物保护单位每家分不到两万元,而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鹏所城一个项目预算资金就是4亿元。

  多年来,经济建设一条腿发展,使深圳的社会文化发展欠下不少账。在特区,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正如,深圳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李振河所说,“深圳的文物保护最关键的就是观念转变”。

  幸运的是,转变在特区建立25周年之际出现了。昨天,深圳市文化局向社会宣布,在深圳市政协建议下,经市政府3月常务会议决定,2005年设为“文物保护年”。年内将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推进文物立法,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制,启动全市文物普查,依法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一批文物古迹开展抢救工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鹏所城的5000万元启动资金已经到位,项目规划正在制定中。大万世居、元勋旧址、绮云书室、南头古城等濒危文物古迹将实施抢救性保护。

  深圳市财政部门也表示,将全力支持文物保护工作。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