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科学家称三十年前海城地震成功预报意义重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09:41 新华网

  科学家认为,三十年前的海城地震成功预报至今意义重大

  新华网鞍山5月21日电 (记者 董践真 陈光明) 在21日结束的"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两院院士及地震研究专家认为,三十年前的海城

  地震成功预报意义非常重大。至今仍对人类开展地震预报工作,有四大重要启示。

  专家们认为,1975年2月4日,在海城发生的7.3级强烈地震,波及九千平方公里,受灾人口八百万,由于我国科学家对海城地震做出了成功预报,有1328人遇难。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虽已时过30年,但对全世界地震预报科学探索和防震减灾工作还正在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启示之一,至今仍给科学家们解决地震预报难题以极大的信心。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目前仍处于经验性的预报阶段,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地震能否预报的问题始终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争论。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在预测和预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向人类表明,至少某些类型的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报的,为人类减轻地震灾害带来了希望,也时时鼓舞着地震学家攻克地震预报难关的信心。

  启示之二,辽宁各级政府在海城地震发生前后,所作出的果断决策及其所采取的有效防震减灾紧急措施,始终对我国的防震减灾产生着积极影响。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开创了地震的科学预测、政府的风险决策和应急救援工作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的先例,获得了一整套地震预报决策的经验,直到今天仍对我国开展地震预报和决策发挥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启示之三,地震预报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与会专家认为,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说明在现阶段,在一些有利的情况下,对一些破坏性地震,作出一定程度乃至成功的预报是可能的。一旦预报成功,减灾实效是十分明显的。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约占全球陆地面积1/14的国土上,每年发生地震的次数却占全球陆地地震次数的1/3以上,而且分布广、震源浅、灾害重。因此我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开展地震预报工作不动摇。任何无所作为的悲观认识和盲目的乐观情绪都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才能一点一点地攻克地震预测难关。

  启示之四,继承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经验,不断探索有效的地震预报方法,再创我国地震预报事业的新辉煌。专家们认为,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经过去伪求真、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挖掘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丰富信息,重视地震孕育、发展、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逐步揭示地震现象的物理本质,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地震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