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决战地球之巅:珠峰测量登山队突击登顶进行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10:57 解放日报

  最新消息:中国珠峰测量登山队首批队员,昨已抵达海拔7028米处营地,今将前往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

  巅峰冲顶,最后的时刻到了。

  就在明后两天,按计划,中国测量登山队员将从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出发,冲顶珠
峰。

  既是对“女性首登珠峰30年”的一次至高纪念,也是对“珠峰究竟有多高”的一次最新叩问。

  世人瞩目,地球之巅,这一场人类意志向自然极限的摩天冲刺。

  辛司长捏了把汗

  辛少华捏了把汗。

  早在前天电话里,这位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的副司长就慨叹:“此次登顶珠峰,特别难。”

  原因就一条———珠峰之巅,风云几度变幻。

  从今年3月就已启动准备的此次珠峰登顶,最初的计划,定在5月5日。曾于1990年登顶的西藏登山队副队长旺加昨向记者介绍:“登珠峰的最佳时机,是在5月上旬,5天以上的好天气比较多,当年我们就是在5月10日登上去的。”

  然而,珠峰今年特别怪,天公一直不作美。

  第一次是在4月中旬,连日大风11级,营地帐篷吹倒,队员无法按时完成高山适应训练,登顶首度推迟至5月10日左右。没想4月下旬起,又持续出现大面积狂风暴雪,就在5月7日,珠峰北坡还发生大面积雪崩。一度突击登上海拔7028米营地的队员们,不得不全体下撤。国外资深登山专家惊呼:“5月珠峰风雪还如此密集,很少见!”

  再一次,登顶时间不得不推迟到5月18日左右。

  5月11日,队员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出发,齐聚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可就在5月17日夜,记者连线珠峰脚下得知:因恶劣天气一直没有好转,珠峰登顶第三次推迟至20日之后。

  听闻消息,旺加队长忧虑了:“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年珠峰第一个登山季节将在5月25日左右结束,之后将进入雨季,直到九十月份才结束。”扳指算算,最多也就5天了,悬!

  关键时刻,好消息来了。

  根据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5月21日至23日期间,珠峰有较好天气周期。

  良机勿失!珠峰登山指挥部当即决定果断出击: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队员分两组出发,先后于5月22日和23日前后,突击冲顶。

  不过,这些迎难而上的勇士们,究竟会碰到怎样的天气,谁不暗暗捏把汗。

  电话末了,辛副司长话语坚定:“我们将在大本营迎接登顶队员凯旋。”

  让我们祝福。

  8848.13米有误?

  这般的迎难而上,是为纪念、为挑战,也为重测地球之巅。

  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究竟有多高?“8848.13米”,这个我们小学起就耳熟能详的标志性数值,并非想象的精确。

  6年前,美国人登上珠峰,测得海拔“8850米”,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认为“最具可信力”,并被标在了该学会去年新出版的《世界地图册》中。

  “不仅如此。这些年来,‘8850米’这一数据还被国际文献频频引用,而我们的‘8848.13米’,是30年前测得的数据了,有点难以服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现军对记者说:“这是我们的国土,中国当然有责任、有必要自己测。”

  30年,珠峰就猛长了2米?还是当初的测量有误差?

  记者几经辗转,找到了现年67岁的米德生。这位中科院兰州旱区寒区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参与了新中国最早期对珠峰高度的测量。“珠峰的精确高度,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

  8848.13米,就是历时16年,三度测量得出的。

  米老回忆说:“我国对珠峰的科考,第一次是从1959到1960年,当时用水银气压计加上天文观测,获得高度8882米,但这种方法误差较大;第二次,在1968年,测得8849米,但因突起暴风雪,当时没能登顶,无法扣除峰顶的积雪深度;最终在1975年5月,我国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在珠峰那个酷似鞋底的最顶部,竖起了‘觇标’,使测量交会更集中更精确,并插杆测得积雪深度,扣除后得出8848.13米。”

  这一堪称当时最权威精确的数据,由中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对外宣布后,得到世界广泛认可。

  然而1992年,中、意科学家再次联合测量珠峰,结果是8849.04米。

  是因印度板块的下插挤压,珠峰不断在长高?对有专家这样的说法,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康世昌说:“那应是一个千万年才可能看出的变化。而且,不是也有说珠峰下降了1.3米吗?珠峰究竟是升是降,还是个谜。”

  也许是地壳运动的活跃,也许是测量手段的进步,使世界最高点的数据,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国家以不同手段测量下,出现不同结果。“对人类来说,这也许恰恰是珠峰魅力所在。”

  揭开珠峰高度之谜,拭目以待这一次。

  米老还想再出山

  这一次,米德生很是“不满”。

  “一听要珠峰复测,我马上就‘请战’了,要给队员当向导。没想领导先假装答应,临了却让我留守。”年近七旬的米老,当年下山一查,肝炎四个“+”,如今还是不管不顾,说起珠峰就想上:“现在的测量,技术手段肯定比30年前先进多了。”

  国家测绘局的辛少华副司长告诉:“此次测量,最传统和最现代的方法一起上,双管齐下。”

  一是30年前用过的“三角高程测量法”。就是先测出珠峰半坡的海拔高度,之后在峰顶架起觇标,运用三角几何学推算出峰顶相对于半坡的高程差,再进行重力、大气等多方面的改正计算,最终确定珠峰高度。“珠峰半坡的高度,是从西藏拉孜县起,每隔最多60米,就竖两根标杆测出相差的高度,一段段累计算出的。而拉孜的海拔高度,也是这样从青岛一处海平面基点算起,历经数十年得来的。”

  二是首次采用的,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大地测量法。登顶队员将带上气象仪、测深雷达和2台全球定位系统仪器。

  “1975年测的时候,是让女队员潘多弄个杆子用力往下插来测冰雪厚度,但是否真正插到岩石上,并不能完全肯定。这次就能用雷达来准确判断雪冰层与岩石层的深度了。”

  辛少华补充说:“1999年美国人登顶测出的8850米,单用了卫星大地测量法。而我们,把目前能想到的减少误差的各种办法都用上了。”

  比如,将第一次在海拔8000米以上进行重力测量,辅助减少误差。1975年,限于当时的仪器水平,测绘队员只把重力仪带到了7000多米;

  比如,将第一次由专业测绘人员,尝试登顶亲自操作;……“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此次测量的精度,预计将有明显提高,力争最大正负误差在0.15米之内,是1975年的一半。”

  米老不用再出山了。

  珠峰英雄简谱

  首次从“不可逾越”的北坡登顶珠峰的人:

  中国人王富洲、贡布、屈银华,1960年5月;

  首位从北坡登顶的女性:中国人潘多,1975年5月;

  首次登顶的人:新西兰人希拉里和英国人丹增·诺盖,1953年5月;

  首位两次登上珠峰的女性:中国人桂桑,1999年5月;

  首位在顶峰上睡觉的人:尼泊尔夏尔巴人巴布·奇里,创造了停留21小时30分钟的最长纪录,1999年5月;

  最多登顶次数:尼泊尔夏尔巴人阿帕,12次,2002年5月;

  2002年5月,中国僧人王天汉,成为第1599个登顶珠峰者。

  登顶珠峰三大难

  中国首位登顶珠峰的王富洲和身为登山高级教练的旺加说,珠峰冲顶之难,有三:

  其一,难在缺氧。“当时我才25岁,却在海拔7450米就晕倒了,心里明白,就是爬不起来。”格外严重的缺氧,竟然使王富洲产生了幻觉:虽然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却觉得自己正在艰难地行走,当队员叫他“别坐着了,快走啊!”他竟然回答:“我不正走着嘛?”

  其二,难在风大。“就算是好天气,珠峰的风速也快得可怕。1990年中、美、苏联合登顶时,冲在最前头的前苏联登山队,搭在海拔7500米的帐篷,就被狂吹1000米,一路吹到海拔6500米的中国营地。”

  其三,难在科考。“登顶后队员还得在海拔8400多米的峰顶,逗留1到2小时,完成一系列的科考工作。像那个3公斤左右的测深雷达,就得不停拖着走。在那么高的地方,身体已经处于极限,完成科考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集成:郭泉真)

  珠峰测绘简史

  1719年—1721年,清康熙派员到珠峰附近勘测,发现这座最高峰,在《皇舆全览图》中精确标出具体位置。

  1830—1843年间,英国测量师乔治·埃佛勒斯调查印度地区时发现珠峰。

  1852年,印度测量局调查员华夫用大地测量的方法测出高度为8840米。

  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提出“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绘制珠峰地区地形图”,列入新中国最有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的“填空”项目之一……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