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评论:“环评”机构的惟一选项是科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 09:43 上海青年报

  文/康劲

  □康劲

  这几天,圆明园整治工程又成为了热点话题。原因是从4月份圆明园整治工程听证会以来,针对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千呼万唤难出来。先有国家环保总局批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不敢承担社会责任,后又有媒体传言称,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环境评估已经敲定机构,正在商议合同。但是,截至5月12日,圆明园管理处才正式表态说:“确实已找了四五
家单位,还有几家自己找上门,但最后都没有敲定”。(5月12日《新闻晚报》)环评单位为什么最终难以敲定?5月12日出版的《京华时报》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或许可以为大家找到一个答案,报道中说———据一知名环评单位的专家介绍,环评单位都不敢接圆明园环评的深层次原因是怕得罪官方。圆明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是海淀区政府主抓的一个项目,而环保总局的介入却是想通过圆明园环评事件来树立一个环评标本,督促当地政府重视建设项目的环评。那么,如果环评结果是“合格”就得罪了环保总局,如果是“不合格”就得罪了市里和区里。两头都不讨好,得罪任何一方都将使接手环评的单位日子不好过……

  环评是什么?是对环境质量的科学评估,是非常严谨的一项自然科学,追求的是精确。合格就是合格,不合格就是不合格,没有那么多废话。环评单位夹在海淀区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之间,自感左右为难,谁也不愿得罪,这不是一种科学的精神,而是一种典型的媚俗心态。

  依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任何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项目,都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环评中介机构进行环评,通过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

  对有环评资质的机构来说,对工程做出科学严谨的正确评价,是他们的法定责任和义务。但是,这项国际通行的环保监督机制,移植到中国后就发生了变异,环评报告成为任人摆布的玩偶,环境评价机构所做的工作,不过是将委托单位的委托项目包装为“合格”,然后从中收取评估费用。这是科学机构向商业者的媚俗。

  环境评估机构,能否具有权威性,除了其本身的技术实力外,还要有赖于官方的认可。为了使政府部门认可,只能顺着政府部门的意见办,昨天为了突出经济发展,不合格的项目可以说成是合格项目,今天为了突击落实某项新的政策,合格的项目也就可以说成是不合格,合格与不合格的原则不是掌握在科学的手里,而是依赖于权力者的感觉好恶决定,这是环评机构对政府部门的媚俗。

  媚俗的环评机构一旦被夹在两种势力的中间,他自然就会无所适从,找不着北,这是中国整个环评体制的现状,不是北师大环境学院一家独有的弊病。

  不久前,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按照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我国将开放环境影响评价市场,现已有境外的环评机构进入中国。希望外来的“环评和尚”,能给我们念一本好经,同时,也希望对国内的环评行业来一次彻底的整顿。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