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中国科大完成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3:27 科学时报

  本报讯 (记者 刘英楠 通讯员 胡胜友)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和同事杨涛、彭承志等人,通过“自由空间纠缠光子的分发”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纠缠光子在穿透等效于整个大气层厚度的地面大气后,其纠缠特性仍能保持,并可应用于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这一研究成果为实现全球化的量子通信奠定了实验基础。

  该项工作以《13公里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朝向基于人造卫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
》为题,发表在4月22日出版的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高度评价了该项实验的重要性,认为其成功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与此同时,英国《新科学家》等国际权威科技新闻期刊,也纷纷在第一时间详细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

  专家介绍,目前广泛使用的远距离通信,需要通过光纤来传输大量光子,但是现有传输方式保密性差、可被窃听,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则不同,它通过单一光子或纠缠光子来传送信息,根据物理原理保证通信的安全性。只是光子在光纤中传输时容易因被吸收而严重损耗,要实现远距离的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难度很大。虽然科学家已在光纤量子密码等研究中取得一定进展,但光子大量损耗的问题仍难以突破,使量子密码在光纤中的最大传输距离被限制在100公里左右。

  值得庆幸的是,最新研究表明,利用通信卫星和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很有希望实现更远距离乃至全球化的量子通信。该技术大体步骤如下:地面发射量子信号并穿透大气层——卫星接收到量子信号,按需要转发到另一特定卫星——量子信号从该特定卫星再次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指定接收地点。由于携带量子信号的光子在外层空间传播时几乎没有损耗,只要保证纠缠光子穿透整个大气层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纠缠特性,就可在卫星帮助下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开发这项技术的挑战之一,是空气分子的散射作用使光子很难被传送到指定位置。因此,要像微波通讯一样实现自由空间量子密码的传输,仍面临巨大困难。

  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从2003年开始研究自由空间量子通信。他们选定合肥市郊海拔281米的大蜀山电视发射塔为第一个实验点,在此制备出成对的纠缠光子,再利用两个专门设计加工的发射望远镜,将容易发散的细小光束“增肥”后,向分别位于科大西区和肥西县桃花镇、东西相距13公里的两个实验站送出,在两个接收端用同样型号的望远镜收集。

  尽管山顶常年风大、夏季酷热,实验受空气污染和灯光污染影响较大,但经过研究人员的努力,在这样的远距传送中,虽有许多纠缠光子衰减,仍有相当比例的“夫妻对”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经灵敏度非常高的单光子探测器检测,分居东西两地的光子“夫妻”,虽然“遥相守望”,却仍“心心相印”,所携带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完全满足基于卫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的要求。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用分发的纠缠光源,进行了非常安全的量子保密通信,取得的“13公里”的成绩,不仅是目前国际上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的最远距离,也是杜绝了窃听漏洞的量子密钥分发的最大距离。

  实验室人员介绍,他们正计划开展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实验,下一步目标是通过自由空间实现几百公里的量子通信,超越光纤传输的极限。他们希望,通过通信卫星实现更远距离乃至全球的量子通信,有朝一日能成为现实。

  (记者刘英楠 通讯员胡胜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量子通信新闻

评论】【通讯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