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盆地会寂静下去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10:24 中国青年报

  “越来越多的地方已没有鸟儿飞来报春,清晨早起,原来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美妙歌声,现在却只是异常寂静。鸟儿的歌声突然沉寂了,鸟儿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色彩、美丽和乐趣也在消失,这些变化来得如此迅速而悄然……”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在上个世纪60年代问世时,郭延蜀还太小,他像当时大多数人一样,对滥用DDT给鸟类造成的戕害一无所知,不知道“环境保护”这个词,也不知道人类对环境的自省正是由此发端。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生活的四川盆地正面临着一场不知不觉中到来的“寂静的灾难”。

  两个对比强烈的场景就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在动物学家郭延蜀的脑海中不断闪回。

  一次是在四川盆地内的一块农田里,几十只黄喉巫鸟误食了农民洒在田间的鼠药,挤在一起扑腾,浑身抽搐,很快就咽了气。“看见这么多鸟一起死,真有点儿吓人。”郭延蜀描述当时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另一次是在川西高原,数千只麻雀“轰”地一下起飞,铺天盖地。“你根本想像不到有多壮观!”郭延蜀当时的震惊很自然,他在盆地农耕区进行田野调查时,已经很久见不到麻雀了,更不要说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群。那是一片辽阔的高原草场,从来没有人耕作过,成群结队的麻雀与天敌老鹰一起在空中翱翔。

  这太怪了!郭延蜀立刻意识到,高原下的盆地一定发生了什么……

  郭延蜀童年的记忆是和麻雀相伴的。生活在四川南充的他和小伙伴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花招来捉麻雀,甚至上课坐在窗户边,也要不时瞄一眼教室外面空地上支起的盆子,只要啪的一声棍子倒了,盆子就会罩住前来觅食的麻雀。当然,掏麻雀蛋也是一个乐子。

  1977年郭延蜀考入西华师范大学(当时的南充师院)生物系,他的记忆中,学校四周都是农田,“麻雀多得要命”。直到1980年下半年,根据他的观察日志,身边的麻雀似乎突然间就没有了。当时曾有同学问过老师,生物系的教师们也说不出原因。后来陆续收集到的观察资料显示,不光是南充,整个四川盆地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都出现了麻雀种群数量骤减乃至消失的现象。

  郭延蜀的一位朋友,曾半开玩笑地“质问”这位西华师范大学动物学教研室主任:“你们这些搞生物的,整天只知道往偏远地区跑,说是考察,可为什么不关心关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动物学事件呢?比如说,麻雀到哪儿去了?”

  麻雀到哪儿去了?这成了一时间众人瞩目的问题。老乡们传说,麻雀走了,坐着火车走了,火车上站的一排排都是。问上哪儿去了,答曰上北京去了。这些民间传言的背后,是一种看似科学的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麻雀从四川盆地向高海拔、高纬度气温较低地区迁徙。

  还有其他推测:城镇和乡村的现代水泥建筑取代了传统的木屋瓦房和草房,无瓦壁洞隙供麻雀筑巢,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和消失;种群在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下,自身消长所致。

  1994年起,郭延蜀开始对麻雀进行专门调查。他和助手们几乎跑遍了四川所有的县,按照随机布点确定的区域进行野外观察,记录麻雀出没情况,将获得的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显示,四川省被分割成了3个区域,其中占全省面积29.5%的东部盆地罕见区,麻雀在绝大多数城镇、乡村已消失多年,仅在一些面积较大、绿化较好的公园、学校、机关以及偏僻的乡村还有为数不多的小种群。麻雀在当地已属罕见的鸟类。

  同时进行的研究表明,此前的一些推测,无论是迁徙说、筑巢说,还是密度说,均无法成立。郭延蜀发现,麻雀消失的区域与四川省发达、较发达的农业区完全重叠,麻雀消失的时间也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业耕作中出现的农药转型完全吻合。

  郭延蜀终于得出结论:麻雀的消失与农药的使用直接相关。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四川农村使用的是低毒、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以DDT为代表),使用量较小。这种农药通过食物链的富积作用呈现出危害,对于生态锥体高端的生物有着严重影响,因而会出现《寂静的春天》中所描述的,鹰在空中飞翔,突然坠地而亡的景象。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已禁用DDT。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转而推广使用高毒、低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这种农药特别容易杀灭处于生态锥体低端的小型鸟类。与此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农民为提高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剂量和频率成倍增加。

  郭延蜀说:“农药转型的初衷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但我们没有全面地理解从《寂静的春天》开始的生态保护运动,这个运动的主旨是反对滥用一切化学农药,而不是用哪一种更好的问题。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简单地判断,哦,你说这种农药不好,那我就换一种嘛。”一语点出了问题的实质。

  有机磷农药的短期危害虽然比有机氯农药小,似乎挽救了生态锥体的高端,但实际上破坏了这个锥体的基础,会摧毁整个生态系统,因而更加危险。

  根据郭延蜀掌握的情况,由于水稻产区的农药使用量远高于小麦、高梁等作物产区,麻雀消失的现象在我国南方水稻产区相当的普遍。

  还不仅仅是麻雀,郭延蜀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喜鹊,这种和麻雀同样常见、受人们喜爱的鸟类,也面临着一场灾难。四川省喜鹊消失的时空分布与麻雀消失的时空分布十分相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滥用农药。

  《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在描述“再也没有鸟儿歌唱”的场景时这样写道:

  “1960年春天,关于鸟类死亡的报告像洪水一样涌到了英国管理野生生物的当局……一位诺福克的农夫写道:“这个地方像一个战场,管理人员发现了无数的尸体,其中包括许多小鸟——绿莺雀、红雀、篱雀、还有家雀……”一位猎场管理人写道:“我的松鸡已被用药处理过的谷物给消灭掉了……几百只鸟儿全被杀死……对我这个终身的猎场看守人来说,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同样的场景,郭延蜀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田野调查时多次见到。播种时节,农民用农药呋喃丹、杀鼠剂和煮熟的红薯拌在一起,洒到田里诱杀麻雀、喜鹊、乌鸦、金翅等鸟类,很快就能毒杀一片。

  “当时他们杀得很过瘾,现在也后悔了。”郭延蜀感叹,“连喜鹊都没了,四周这么寂静。”

  郭延蜀的跟踪监测显示,随着1998年以来对剧毒有机磷农药和毒鼠强的禁用,2000年开始,四川盆地的麻雀出现了恢复的迹象。他一再强调,这种恢复只有“一点点”,远不能说达到了物种平衡。至于喜鹊,至今还看不出有任何恢复的迹象。

  长期对鸟类的关注和研究,使郭延蜀清楚地意识到:“鸟类面临的危机,其实也是人类面临的危机。鸟的生命力很顽强!稍微善待它们一点,就会生存下去。倒是人类自己的处境暗藏着一种更深的隐患。”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