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2005国际物理年专题 > 正文

80年前爱因斯坦也参奥赛? 如今奥赛掺沙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 07:57 竞报

  将奥林匹克的公平竞争精神引入学术讨论的初衷当然是善良的。但近来国内纷纷叫停的奥赛班已突现出求学变质的一面。80年前的爱因斯坦也参加了一个类似的“奥赛”小团体。和“奥赛”班只出金牌不出大师所不同的是,那里培养的是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奥赛掺了沙子 科学失去天才

  更多的人只关心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划时代的物理学论文,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奥林匹亚学院”的高才生。不过所谓的奥林匹亚学院并不是当时某一所著名大学,而只不过是爱因斯坦与几个年轻人的定期聚会的场所。在那里,年轻人也有争论甚至私下的竞赛,但却不是为了荣耀的金牌,而是为了更崇高的科学理念。

  当时,爱因斯坦在瑞士伯尔尼只有几个青年朋友,他们一起读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拉辛的作品、狄更斯的《圣诞故事》、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以及世界文学中许多别的经典作品。一起阅读的乐趣在于思想的交流,他们充实而幸福,感到“欢乐的贫困是最美好的事”。而这难忘的几年也被他们命名为“不朽的奥林匹亚学院”。

  被污染的奥林匹克竞赛

  要寻找像爱因斯坦那样智慧的年轻的心,那么有一群年轻人当然不会被忽略。他们经常在各类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折桂。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数学,来自中国的中学生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以至于他们没拿到金牌或者拿的金牌少了才成了新闻。中国的爱因斯坦会在他们中间吗?

  作为多次中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培训负责人、北京大学物理系赵凯华教授表示,我很反对有的孩子参加完一届比赛后第二年再来参加。他们不应该把时间都花在竞赛上。他说,在我看来奥赛的培训有些方面是与真正的科学研究背道而驰的,孩子们大量的时间被用到了应对竞赛本身上。

  赵凯华说,当初中国物理学会组织全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性的学科竞赛并没有多少功利的想法,提高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是参加竞赛的初衷。然而奥赛延续到今天已经被污染了,它成了另一种高考。各省都规定如果学生在奥赛中获一等奖将可以免试入大学。而各个学校则把培养出奥赛获奖者看作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绝好机会。

  能说中国不重视培养杰出科学人才吗?不然中国不会出现那么多少年班,竞赛获奖的孩子也不会得到那么高的关注。但赵凯华表示,如果我们能把科教兴国落实在教育投入的百分点上,也许现在还是个孩子的中国的爱因斯坦可以思考着他想思考的问题,自由地生长出来。

  孤独是天才的良药

  “我寻求孤独,随后又在孤独中默默忧伤”。这句话是爱因斯坦于1897年给“妈妈”温特勒的信中的一句话。孤独成就了许多天才,同时,天才也会在浮躁中被扼杀。

  中国物理学报主编阎守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理界的青年在基础概念和实验技术的掌握上普遍底子很好,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令安认为,要成为一个杰出的物理学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由地思考。 而现在包括一些院士在内的很多研究人员却被大量的日常事务纠缠住了。众多的审核、评定以及“交账”工作让很多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自由地思考。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首任组织者弗莱克斯纳是将爱因斯坦一手招入的人。而当时默默无闻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吸引爱因斯坦这样全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凭的是来研究院的学者享有完全的独立性,因为研究院是“一个自由港,学者们在这里可以把世界看作是自己的实验室,而无一日三餐之忧。”

  在中国,科技是一个词。而在科学界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两个词。技术是人们在科学基础上为了一些功利目标而发展的,而科学则仅是人们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界规律的探索。显然,爱因斯坦心中不朽的奥林匹亚学院是一所科学院。文/本报记者 施剑松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