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世界首架私人航天器首航专题 > 正文

走进“天行者号”独享50亿星级太空酒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8:17 《科技新时代》

  文/MICHAEL BELIFIORE

科技时代_走进“天行者号”独享50亿星级太空酒店(图)
“天行者号”地球轨道酒店 图/JOHN B. CARNETT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拉斯维加斯,名副其实的娱乐之都,纵贯整座城市的拉斯维加斯大道就像一条璀璨的银河,世界上最为奢华壮观的酒店和赌场都云集在这条大道两侧,像点点繁星一样簇拥着这里的繁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像潮水一样在拉斯维加斯大道上川流不息,惊叹于这里天堂般纸醉金迷的奢华,流连于激情四射的歌舞表演。在这座沙漠之城,水本是弥足珍贵的,但百乐宫酒店的大门前却拥有一个宽阔的人工湖,湖中的喷泉日以继夜地伴着百老汇音乐的节拍、将70多米高的水柱喷入云霄。不远处的金殿酒店还要更胜一筹,每天晚上,由45万升水形
成的人造瀑布都会被独特的光影效果装扮成一座烈焰四射的火山,那滚滚而下的“炽热岩浆”仿佛是在向人们炫耀:在拉斯维加斯,钱多得烧也烧不完。

  然而就在与拉斯维加斯大道平行的另一条马路上,Budget Suites of America公司的连锁旅馆却显得冷冷清清,很多游客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这里招待的不是那些追求顶级享受的饕餮食客,而是那些来这座美国娱乐之都谋生的淘金者。这里没有任何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有的只是便宜的租金以及方便的洗衣店和小厨房。

  尽管如此,如果说到雄心壮志,拉斯维加斯大道上那些大酒店的经营者恐怕远远不及Budget Suites公司的老板罗伯特·比奇洛。比奇洛的目光早已穿越了拉斯维加斯照亮夜空的灯红酒绿,甚至已经穿越了地球的大气层。事实上,他正在积极筹划建造世界上第一家运行于地球轨道上的太空酒店。在那里,房间的最低价格将是每晚100万美元。太空酒店将拥有独一无二的水上表演:窗外是以2.8万千米/小时的速度掠过的全球大洋。住在这座总共只有330立方米(差不多相当于一套三居室的空间)的太空城中的客人,能够亲身体验到最奇特的无重力环境,亲眼目睹地球家园的日夜更迭,而且在太空站公转一圈的90分钟里,有一半时间还能用肉眼远眺银河中那些最难得一见的繁星。

  其实我们对这样的设想并不感到陌生,因为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过类似的想法,你也许会认为这不过又是一个痴人说梦的幻想罢了。但这次的确有些不同:为了让这个梦想成真,比奇洛已经押上了5亿美元私人财产的赌注。他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太空旅行工程师来完善技术,造出了用于试验的轨道模块,并且拿出了5000万美元激励其他公司为其研制一种安全、可靠的轨道航天器,用来将房客运送到太空酒店的大门—或者说气密舱门前。仅仅在5年之前,这样的计划几乎还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伯特·鲁坦及其Scaled Composites公司最近在X奖的竞争中夺魁的消息—其亚轨道载人航天器的先后两次成功飞行,为其赢得了1000万美元的奖金—以及为了将鲁坦的技术应用于太空旅行而专门成立的维珍·银河公司,让比奇洛看到了商业航天飞行的新希望。

  罗伯特·比奇洛现年60岁,黑白相间的头发和胡子看上去非常利落。他创建的研发机构比奇洛航空公司就位于拉斯维加斯以北不远的地方,占地20公顷,拥有3座建筑和56名雇员。比奇洛对自己的梦想抱有坚定的信心。“这是一次赌博,”在谈到自己建造世界上第一个私人太空站的计划时,他说:“这是一场风险巨大的豪赌。”说这话时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浅浅的微笑,仿佛从其中蕴含的风险中得到了某种乐趣。事实上,比奇洛对这样的豪赌并不陌生,因为他就是在拉斯维加斯长大的,早已习惯了这座城市一切以金钱为中心、一掷千金的赌博文化。

  另一方面,他对超自然现象和宇宙奥秘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在这上面显示出了超群的耐心。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地方似乎很难让人拥有这样的科学追求,但比奇洛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得到了这些。在上世纪50年代,附近内华达实验场的核爆炸在夜晚照亮了他居住的整条街道,也同时燃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在此后的几年中,有传言说政府正在附近秘密地研究坠毁的外星飞船和上面的外星人。尽管从未亲眼见到,但比奇洛身边的一些人都发誓说自己曾经与外星生物不期而遇,他的祖父母据说也曾经与UFO有过接触。童年时的他无法猜出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但立志要找出其中的真相: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是惟一拥有生命的星球吗?

  15岁时,比奇洛就下定决心有朝一日要让人类能够永久生活在太空中。他知道这需要钱,很多的钱,于是开始用最实际的方法为自己的梦想积累资金—跟着父亲一起投身房地产业,一边亲身实践,一边在亚利桑那大学读书。1967年毕业以后,他先当了地产经纪人,然后开始购买小型房屋并将它们出租出去。1970年他建造了自己的第一座拥有40个单元的公寓楼。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拉斯维加斯先后出资兴建了十几栋公寓楼和汽车旅馆。1988年,他创建了Budget Suites of America公司。

  几乎与此同时,他开始将几百万美元投向UFO和超自然现象的研究,并在1995年建立了“探索科学国家研究所(NIDS)”。他所从事的大多数研究活动都不是什么秘密,惟独闭口不谈自己的终极目标,也是推动他建立这个不断扩张的帝国的原动力——直到他的太空酒店计划最终真正得以启动的那一刻。“我连自己的妻子都没告诉,”他说,“她从来都不知道。因为这样的梦想很可能永远都无法实现。”最佳时机终于在1999年到来了,当时已经家财万贯的比奇洛听说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研究一个非常先进的新型太空站项目。

  像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所有酒店一样,比奇洛航空公司也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从北拉斯维加斯的西布鲁克斯大街看过去,它与附近的其他工厂没什么不同,马路对面就是一家送啤酒的店铺。但从你开车经过”Bigelow”的标志进入大门的一刻开始,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了。不大的停车场被铁丝网围了起来,从这里可以远远望见十几千米外的拉斯维加斯大道。膀大腰圆的保安过来检查我们的身份证,他们身穿沙漠迷彩服,带着大口径手枪。看仔细些,你还会发现他们的黑色臂章上用银色和金色的线绣着一张著名的、大眼睛外星人的脸。

  比奇洛总是避开媒体的注意而且很少接受采访,因此比奇洛航空公司成立5年以来在航天方面的很多努力都不为外人所知。去年秋天鲁坦的“太空船1号”成功的消息传来时,他才公开宣布悬赏5000万美元征集轨道航天器,并开始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计划。这里的保密气氛与著名的“臭鼬工厂(美国洛克西德公司的一间工厂,以生产F-117隐身战斗机等飞机而闻名)”有几分相似,参观者只能进入B楼—比奇洛航空公司里惟一半开放的地方。这座没有一扇窗子的大楼建于去年,占地面积有7400多平方米,里面陈列着比奇的宝贝—“鹦鹉螺(Nautilus)”太空舱模块的全尺寸实体模型。两个13.7米长、直径6.7米的模块藏身于大楼深处的黑暗中。它们通体白色,上面覆盖着美国国旗。楼梯引导着参观者爬上去,进入它们的内部,亲眼领略有史以来最大的人造太空舱模块。模块内部巨大的空间得益于一项不同寻常的功能设计:它们能膨胀。

  与那些罐头盒似的普通太空舱相比,这些作为美国航空航天局TransHab项目(TransHab的设见方案参见本刊去年4月号《一个圈外人对美国航天界的看法》一文)的一部分发展而来的充气膨胀太空站模块拥有许多非常重要的优点:它们的重量特别的轻,能够以压缩状态发射升空,此时其织物外壳就像纸巾一样紧紧缠绕在内部的刚性内核上,因此只要推力很小的发射装置就能将其发射升空;而入轨之后,膨胀后的太空舱能提供很大的内部空间。火箭将“鹦鹉螺”模块送入太空之后,爆炸螺栓将释放用来保护压缩外壳的束带,随后内核中的生命保障系统就会用空气将整个结构吹起来,使其直径从4.5米膨胀到6.7米。从模块两端的刚性隔舱中释放出的折叠太阳能电池板能为整个系统提供能源,隔舱上还带有气密舱门和对接装置。随后到来的航天员在太空站内无需穿着太空服,他们会从核心区取出并安装舱内的活动面板、设备和其他补给,并用这些东西将太空舱划分成3层结构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太空舱上的一个被称为“多方向喷射器(MDPB)”的火箭发动机最终将为这座太空站—第一座太空站暂时被命名为“商用太空站·天行者号(CSS Skywalker)”—赋予在地球轨道上的机动能力,甚至还有可能带着它飞向月球观光。

  膨胀太空舱模块的基础结构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高级工程师威廉·施耐德从1997年开始设计的,这项设计在航空航天局内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连当时的局长丹尼尔·戈尔丁都曾称赞它为“一项重要的突破”,该设计还曾一度被认真考虑用于当时正由波音公司开发的国际太空站(ISS)的居住舱模块。但在2000年,TransHab项目忽然被莫明其妙地取消掉了,当时还没来得及造出一个能真正升空的成品。按照比奇洛的看法,这个项目的夭折正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效率极其低下的一个最好例证:一个比常规设计更便宜、结构更坚固的方案明明就摆在眼前,却仅仅因为政治原因被无端砍掉了。

  比奇洛认为,依靠传统的商业模式他能做得更好。“我也搞过很多很多的项目,里面同样牵扯到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他说,“但与美国航空航天局不同,我总能把一切很好地控制在预算之内,而且总能很好地按时完成。”在谨慎地投入自己的5亿美元的同时,他在制定预算时同样小心翼翼。到目前为止,计划总共只花掉了几千万美元,其中的大部分是用来建造比奇洛航空公司的建筑群、从航空航天局取得专利许可,以及建造和试验太空舱模块的。最大的一笔投资将用来建造和发射真正的太空舱模块,而这笔钱现在还一分也没有动。在这项开支上,比奇洛将同样谨慎地使用每一分钱,发射任务会交给费用更低的SpaceX公司和俄罗斯的第聂伯公司来完成,而且整个建造过程都尽可能地从开价合理的供货商那里采购现成的组件。这种从无数建筑工程中锤炼出来的斤斤计较的使用资金的方式,正是比奇洛认为自己与美国航空航天局之间最大的不同:那种官僚机构只会依靠习惯开出天价的军火供应商。

  在TransHab项目被取消之后,比奇洛从美国航空航天局买下了惟一的开发权并与该局签署了《空间活动协议》(SAA),根据该协议,比奇洛可以邀请曾经参与TransHab项目的航空航天局工程师一起工作。于是他找到了已经从航空航天局退休、正在德州农工大学任教的施耐德。接到电话时,施耐德感到很吃惊,但同意亲自去看看比奇洛的项目。尽管当时比奇洛向他展示的模块里其实只有地板和基本的结构组件,但这些已经足够打动施耐德了。“上帝啊,”他回忆说,“当我走进去时,一下子就被惊呆了,因为我看到的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这里有一切,所有的东西都在里面。尽管其中的一些还只是模型,但它们已经可以膨胀了。于是我对自己说,‘他是认真的,肯定不会让我失望。’”现在,施耐德和曾与他一起开发TransHab项目的同事们每隔几周就会到这里来指导比奇洛的工程师。对于施耐德来说,这是继续他未完成梦想的大好机会。“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盼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他说,“不想看着他过早的夭折。”

  比奇洛航空公司实质性的工作是在A楼中进行的,这里拥有相当宽敞的车间。机械师和技术人员在这里将铝材放到最先进的数控铣床上加工,然后将部件安装到实验模块上去。他们不久前刚刚对全尺寸模型进行了加工,使其成为一个密封舱,用来试验太空舱在低气压下的膨胀情况。

  比奇洛在车间里走来走去,身上是他常穿的花衬衫,脚上的白色运动鞋一尘不染。即使是为他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也尊敬地称他为“比奇洛先生”,这里的人们总是对他报以微笑的问候或友善地开个小玩笑。他对每一个环节都事必躬亲,仔细观察工人的工作,并在所有工程师的设计上签字。他喜欢亲手掂量每一个精密部件的重量,然后侧耳倾听它们被严丝合缝地组装起来时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他行事低调甚至有些偏激的风格也影响到了其他方面,比如他从来不用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他说,“是一种过于随便的方式,根本不像回事。”因此他更愿意打电话或者通过传真和书信与他人联系。去年夏天,他们开会讨论是否需要到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进行震动试验,空洞的讨论让比奇洛感到厌烦,于是干脆将所有的与会者带到了机场,然后大家一起登上他的私人喷气机。他们直接飞到了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进行第一手的评估,吃午餐,然后飞回北拉斯维加斯的工厂里继续开会。

  还有一次是关于一个U形夹。在一次设计会议上,工程师埃德温·拉迪萨伯、杰伊·英厄姆和项目经理布莱恩·艾肯在锁定约束层纤维带的零件尺寸问题上与施奈德和来访的航空航天局工程师之间发生了矛盾。约束层是“鹦鹉螺”3层织物外壳中最重要的一层。外壳最里面的一层是塑料制成的空气囊,用来保证舱内的空气不会跑出去,而最重要的是它外面的约束层必须能够约束住空气囊的外形并保障它不会爆炸。约束层是由相互交织成网状的高强度纤维带构成的,这些纤维带需要固定到模块舱两端的隔舱上,这就需要用到前面提到的U形夹和卷筒。

  卷筒的直径应该是3.17毫米、还是为了增强安全性加大到4.76毫米,在这个问题上拉迪萨伯、施耐德和其他人始终无法取得一致。最后,争论再次让比奇洛忍无可忍了,他的专利代理人弗兰克林·E吉布斯后来回忆说:“屋子里坐满了工程师,每个人都在为具体尺寸争论不休,这时罗伯特只说了句,‘都停下。先造出来,让我们看看它到底怎么样。’”比奇洛把制造主任从车间里叫了上来,然后给他下达了命令:“两种规格都造出来。午饭以后每种给我拿出一打。”再开会的时候,每种各12个闪闪发光的卷筒放在桌面上等待评估。结果呢?更安全的4.76毫米方案胜出。

  那天,比奇洛一直跟着拉迪萨伯和两名助手一起在车间的组装区安装引起争议的纤维带。拉迪萨伯是个健谈的菲律宾人,“9·11事件”后被波音公司解雇来到这里。他笑着评价比奇洛的行事风格说:“这才是老板的做派!”比奇洛和他站在一个充气膨胀后的1∶4比例模块模型旁边,上面交叉的约束层纤维带像动物标本上的肌肉组织一样一根根紧绷在上面。在拉迪萨伯找出几根较松的纤维带、将它们用U形夹拴紧到模块两侧的隔舱上并将纤维带在模块表面铺平的整个过程中,比奇洛都在一边认真地观看。“约束层纤维带就该是这个样子。”拉迪萨伯向比奇洛解释道。与原先的设计相比,带子被拉开了几厘米,分布得更宽松了些。

  这看上去像个不起眼的细节,但对于约束层上的这些带子来说,这个微小的差别至关重要,特别是这些带子还要穿过或绕过舱壁上的铝制窗框。在今年11月即将由SpcaeX的火箭发射升空的1∶3比例实验模块上,这个问题尤其是个挑战。1∶3比例模块上没有留出窗子的空间,所以窗子的安装程序问题是拉迪萨伯和他的同事需要向前TransHab项目工程师请教的几个问题之一。

  如何在发射前将微流星体和轨道垃圾防护盾(MMOD)折叠起来,并在升空后将其打开是另一个问题。防护盾由5层碳纤维复合材料构成,每层之间还填充着泡沫缓冲材料,它是“鹦鹉螺”外壳上最外面的一层。在施奈德他们最初设计的TransHab中,防护盾的防护作用应该强于7.62厘米厚的铝材,而比奇洛的防护盾在地面试验中显示出,它能有效经受住以6.4千米/秒的速度射来的约16毫米直径铝制弹丸的冲击—这个速度比步枪子弹还要快上好几倍,目前还没有任何航天器能达到这样的强度,这也是“鹦鹉螺”的预期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的一个原因。但是,如何将防护盾折叠成发射需要的尺寸是个令人头疼的工程学难题。“对于这块坚固厚实的材料来说,这实在是个挑战。”拉迪萨伯说。

  拉迪萨伯坦率地说,他和他的同事们很可能无法赶在2015年比奇洛投入的5亿美元用完之前,解决这个和今后还会接连不断地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估计整个计划的成功机率差不多是60%。“这个项目是史无前例的。”他说,“这是个问题,因为我们无法预见任何事情,就像当年747首次问世时一样。”而施奈德对“鹦鹉螺”能在2010年之前如期进入轨道深信不疑,这种信心很大程度上来自比奇洛。他将比奇洛与其他同样拥有航天梦想的拉斯维加斯大亨做过比较,结论是:“比奇洛给人的感觉像是霍华德·休斯再世。他不只是个生意人,还乐于亲历亲为地跟我们一起完成所有的工作。”

  不久前刚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电影《飞行大亨》)的霍华德·休斯是个狂热的飞行家,他曾经执着地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制水上飞机Spruce Goose,但这架创纪录的大飞机仅在1947年试飞过一次后就被永远地送进了博物馆。那么,比奇洛的太空站会不会遭到与Spruce Goose同样的命运呢?休斯是个喜欢一意孤行的狂人,他当年的发迹靠的是继承来的天降横财,而比奇洛则是完全依靠自己白手起家,这是他们之间一个最重要的差别。从建造第一座公寓楼时开始,比奇洛就摸索出了一条明确、系统的发展规则:雇用最好的工程师和工人,使用最好的材料,严格控制成本和工程进度。“他们制造和试验时所采用的方法都是最脚踏实地的,” 泰伯·麦卡勒姆对比奇洛航空公司评价说。1991年麦卡勒姆曾与其他7个人一起进入完全封闭的“生物圈2号”,并在里面自给自足地生活了两年,现在他正领导着一家叫做Paragon Space Development的公司,该公司是美国航空行天局的项目承包商之一。“他们的行事方式与伯特·鲁坦和‘太空船1号’项目很像,”他说,“现在所有人都已经知道这种方式有多么成功。”比奇洛的方式也许有些偏激,他补充说,但“非常稳妥,就像鲁坦的一样。”

  比奇洛的项目的另一个支持者、乔治·华盛顿大学空间政策学院的负责人约翰M·洛格斯登认为,比奇洛与美国航空航天局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我不怀疑这些基础技术能很好的工作。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一个可靠的运输系统将人员和设备发射到轨道上。”

  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坠毁及美国所有的航天飞机停飞之前,比奇洛一直在与俄罗斯方面接触,希望能够使用3人座的“联盟号”飞船为其太空站服务。但在灾难发生以后,美国航空航天局也瞄上了“联盟号”,在“联盟号”使用权的竞争中,比奇洛显然不占优势。

  X奖的成功指明了另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比奇洛决定干脆自己发起一场竞争,设立“美国空间奖”,悬赏5000万美元给第一个能将5名乘客送到轨道上、并能与比奇洛的太空站对接的私人航天器(参见55页)。奖项的最后截止期限是2010年1月10日,那是比奇洛计划中太空酒店开张的日子。

  轨道旅行的前景看上去一片大好。已经有两名太空游客为在国际太空站上度过一周的假期各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费用。相比之下,比奇洛标出的790万美元的票价简直太优惠了。承办上面提到的2000万美元旅行的老板艾里克·安德森说,以这样的价格,比奇洛一年至少能够得到20~30位客户。而比奇洛看得更远,他的太空站还将对任何感兴趣的商业企业,比如医药及其他制造商开放,太空站的微重力环境能帮助这些厂商显著提高生产和研究的效率;此外,科研人员和那些想拍摄电影、电视节目和广告的好莱坞制片商也会对它感兴趣的。

  尽管如此,比奇洛也清醒地认识到这场5亿美元的豪赌很可能血本无归。不过,“常言说得好,”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超人的勇气,你就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而且,“我认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恰恰体现了一种精神:成败皆英雄。”这种想法正是支持比奇洛的原动力。他的专利代理人吉布斯说:“他认为美国应该在这方面保持领先。而且面对这样影响深远但投入巨大的项目,理应给予私人企业更多的支持。”

  “美国的理想在哪里?”比奇洛问道,“你向50个或者500个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天的美国理想在哪里?’他们会给你怎样的回答呢?赢得伊拉克战争?这绝不可能成为每个年轻人脑子里的梦想。真正的理想应该是那种无时无刻都萦绕在你心头,支持你为之奋斗终生的东西。我认为我目前所做的正是这样的事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太空酒店新闻

评论】【通讯论坛】【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