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争议专题 > 正文

圆明园听证会今举行环保专家用照片“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3:04 竞报

  文/陈琳 白强 张伟涛

  本报记者报道 今天上午9点,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将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此次听证会共有73人受到邀请,以环境、文物、建筑等各类专家为主。教师、工人、学生、编辑、离退休人员等10余人将作为群众代表参加听证。人民网、新华网将进行网上直播。

  环保总局官方网站“关注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专题设立10天来,共有4846人次进行投票。截止昨天,有47.3%认为防渗工程会对生态造成破坏;2.2%认为说不清;50.5%的人
认为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对此,绿家园志愿者汪永晨说,首先投票者是否是真正关心环保的人值得怀疑,而且部分的投票者也许对防渗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就不太明白。但这个调查给我们最主要的信息是,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加强了,这有助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地球纵观环境中心主任李皓:

  要用照片“说话”

  之前一直关注此事的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主任李皓博士,这次会带着自己拍到的用几百张圆明园防渗工程现场照片做成的幻灯片在听证会上播放。

  李皓博士说,从3月25日起,她先后6次来到圆明园防渗工程现场,考察防渗、岸体改造,拍下了很多现场照片。她发现,圆明园整个修复工程中问题很多,除了湖底铺防渗膜,还有侧岸被糊、植被更换、地面硬化严重。

  自然之友协会总干事薛野:

  体制不改闹剧还会重演

  昨天下午3点半,自然之友协会总干事薛野得到最新消息:自己将在第二天举行的听证会上发言。“我们会认真商议发言的内容,可能会研究到很晚。”

  薛野透露:有关圆明园“事件”对圆明园遗址造成破坏和影响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现在关键是如何善后的事了。”他认为造成这个“闹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北京缺水的现状,然而更主要的是体制“条块分割”现状,是造成这个事件发生的必然结果。“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类似的情况还会重演。”

  桌代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斌:

  反对工程继续进行

  “我不会支持工程继续进行。”王斌律师昨天表示,虽然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生态保护无关,但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帮助中心”的志愿律师,他一直密切关注此事的进展。

  王斌说,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在工程有可能破坏环境时,应该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对工程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预测,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后才可以施工。“圆明园在这一点上显然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王斌说,但愿这场迟来的听证会能阻止类似工程的上马。

  阿拉善生态协会郝冰:

  举行听证会是种进步

  具有生态学专业背景的郝冰女士并不打算在听证会上发言,但她明确表示,自己对工程的进行投反对票。“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此项工程破坏生态环境只是一个基本常识问题。”不过她同样认为,如何证明这一结果并不容易。

  “有时,要想在实践中证明理论上的错误需要付出时间甚至环境被破坏的代价。”郝冰更关注听证会本身,她表示,听证会的举行是一种进步,这远比工程是否实施更重要。

  北京理工大学附小学生高梦雯:

  身兼发言和采访两重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附小学生高梦雯将代表学校和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参加听证会,并有5分钟发言时间。

  昨天下午,带队老师柏校长说,前两天,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开了两个会,第一天的主题是“对圆明园事件发表看法”,第二天的主题是“通过这个事件你想说什么?”11岁的小梦雯要将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代表学校的少先队员和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发言。同时,她还肩负着儿童手拉手地球村给她的采访任务。

  高梦雯发言稿节选

  ……我们从报纸上、从网站上,了解到要在圆明园的湖底铺防渗膜的事件,大家的情绪都特别激动,利用学校午休时间,同学们召开了两次“圆明园防渗论坛”。

  我们首先算了一笔账:据说,往年公园湖中每年要渗入地下水约300万立方米,铺设防渗膜后,每年可以少渗入地下约150万立方米水。所以每年要向园内湖中放水三次,水费约几百万元人民币,铺设防渗塑料膜一年可以只注水一次。如果说铺设塑料膜仅仅为了节约水费,那这次大规模的铺设塑料膜的费用高达1.5亿元之多,足可以预购公园所需的几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水。这样做究竟有没有必要?后果又是什么呢?所以说,从经济的角度,我们不赞成在湖底铺塑料膜。

  其次,通过上网查询,以及向有关人士请教,同学们列出这次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许多恶劣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园林的生态景观;加剧了海淀区的生态恶化,有损于北京市的生态环保……

  现场探访

  市园林局领导与圆明园负责人开了一下午会

  本报讯 昨天,圆明园管理处的一位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市园林局的领导来到公园,与园里负责人开了一下午的会。

  据这位值班人员介绍,园区的湖底防渗工程已完成大部分。在有关部门出面干涉后,已全面停工。目前,施工人员和机械都已撤出园区。记者观察到,整个湖面都已干涸,触目望及,都是裸露的黄士。

  “每两三天就渗出一尺多,公园的水实在太紧张了,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可以说,水就是圆明园的命脉,现在这样子实在不像一个公园了。”

  4月的北京已是春意盎然,百花竞放。圆明园里也是垂柳依依,桃花灿烂。但记者看到,公园里却是游人稀少,冷冷清清。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游客,他们都表示不知道“防渗工程”的事,但不约而同地说:“湖面没水,看起来都不像个公园了。”一位山西的游客说:“我一直想来这里看看,但感觉很失望。整个湖面一点水都没有,全是黄土,有点影响心情。”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