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华东理工学生再获国际数模竞赛特等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 09:43 东方网-文汇报

  华东理工学生日前再获国际数模竞赛特等奖

  -文/本报记者李雪林

  4天时间只睡了10多个小时,换来了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等奖,华东理工数学系学生魏得灵觉得“很值”。11年致力于参加这样一个国际赛事,华东理工的老师认为,学生们科
研创新能力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在提升。

  日前,来自美国数学及运用联合会MCM&ICM组委会主席的一封贺信让整个华理校园为之振奋,魏得灵、陈杰、徐辉3人数模小组在第七届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建模竞赛中夺得特等奖,这是该校学生在8年后再次获得国际数模大赛特等奖,而华理也成为国内两所两次获此殊荣的大学之一。

  30页论文解剖石油难题

  今年2月4日上午9点,魏得灵、陈杰、徐辉早早等在电脑前,以最快的速度从网上获得了竞赛题目: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要求参赛者自行选择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给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石油!”3个小伙子经过讨论协商,确定“石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参赛题目,“因为我们学校以化工见长,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之后,3人开始对“石油“进行麻雀式解剖,魏得灵负责建立数学模型,陈杰负责论文写作,徐辉负责资料收集和计算机编程。

  短短4天解决这一问题,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要求极高,“除了数学知识,计算机、英语甚至地理、历史知识也非常需要,因为你必须清楚海湾战争对石油产业的影响。”魏得灵深有体会。对于美国人出的这道题,指导老师倪中新有点感触:“题目具有现实意义,他们这是向全世界大学生征集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解决办法。”

  2月8日比赛结束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在除夕夜的鞭炮声中,学生们将一份用A4纸打印的30页论文寄了出去。这时他们已经连续30多小时没有合眼了。论文中,他们对全球石油现状、石油对经济的影响、开采速度、如何寻找替代品等问题列出了具体方案。如今已经得奖的论文将在美国杂志UMAPJournal上登载,中国大学生解决石油危机的对策将得到展示。

  数模热提升产学研能力

  在来自世界各地800多个队参加的本届比赛中,除了获得C题的特等奖,华东理工学生还获得了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而从1994年参赛以来,华东理工收获的奖项已达40个。

  “单纯的数学知识,如果不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非常无趣,而数模就是数学的用武之地;同样,如果你拥有过硬的数模能力,将为你学习应用学科插上翅膀。” 数学系刘朝晖教授说。自1985年以来,该校先面向数学系,之后面向全校开设“数学模型”课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课程体系。而华理学生选课人数非常多,他们从数模课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了创新能力。

  “我们希望由此培养学生开放式的创新能力。”在教务处乐清华老师眼里,学生的收获随处可见。刁杰,华东理工化工学院1997年的毕业生,曾获国际数模竞赛一等奖。在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锐钛型化纤钛白煅烧过程的数学模拟和粒径控制》中,他采用数学模型模拟化纤钛白的煅烧过程,实现煅烧过程和钛白粉粒度的优化控制,一位资深教授毫不吝啬地给予赞赏:“这篇论文的水平超过硕士论文。”而如今在美国读书的刁杰把这归功于受过数模竞赛的训练。

  更令老师高兴的是,学生们把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复杂的全校选课问题,学生们运用数模知识设计出合理的选课系统,解决了教务处的难题。而倪中新老师带领几名本科学生,完成了一项课题,解决材料失效时间问题,他们设计出的软件已经被有关部门采用。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