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南极第21次科学考察专题 > 正文

南极科考队的极地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16:57 北京晚报
科技时代_南极科考队的极地故事
给企鹅与“雪龙号”合个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已于3月24日胜利归来。科考经受住了极地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历时150天,航行超过26500海里,破冰累计13海里。这次南极考察是我国新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创造了多项南极考察史上的第一。

  150天中,南极考察队完成了27项科考工作,包括开展中山站至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内陆冰盖考察;在中山站和长城站开展南大洋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展首次普里兹湾-
威德尔海4000海里断面综合调查以及达尔克冰川动力学监测研究、臭氧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研究等。

  记者从中科院寒旱所了解到最新消息,此次考察的最大收获之一的冰盖顶点冰芯,将有望运抵位于兰州的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研究。科考队员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科学考察任务,取得丰硕成果。同时,科考队员们还要战胜南极恶劣的气候,忍受着寂寞和孤独,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他们的考察之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极地故事”。刚刚回国不久的几位科考队员分别讲述了他们在南极的经历。

  极地故事

  孤独比自然灾难更可怕

  大连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研究生董西路是惟一到过“地球两极”的研究生。说话语速较慢的董西路面对记者又回忆起在南极的经历。

  穿越西风带遇到强气旋

  “2004年11月,我们穿越西风带时就遇到了15个强气旋。西风带是南纬45度到65度的一段海域,没有陆地,常年有气旋产生。”董西路回忆在“雪龙号”上的艰辛经历时仍心有余悸,“当时的风力达10到11级,浪高达8米左右,‘雪龙号’在大风中单边摇摆的角度已达到30度。虽然这个倾斜角度在‘雪龙号’的设计范围内,但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

  西风带好像死亡之海,“雪龙号”在11级大风中顶风前行,最大摆动达到了30度,我的五脏六腑强烈要求串门,激烈地碰撞。当时我和大多数船员一样,趴在床上或甲板上,手脚撑着墙壁或其他支撑物,给自己寻找更多的支点。很多人都呕吐不止,有人一周才吃了一小块鸡蛋。那时,我深切体会到“雪龙号”甲板和桌椅上凹槽的妙用了。所有的设备都得固定,水杯要放在地上。

  第五天的时候,我们的体力已经耗费得差不多了,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航空燃油泄漏,所有人员一律不许用火。几大桶固定在船顶的航空燃油泄漏,只要遇火,我们就会葬身水火之中。危机时刻,大副、轮机长等腰系缆绳,爬上船顶,在8米高的大浪中拼死补漏。

  这次真正体会到了西风带的气旋威力。由于船不停摇摆,很多人都出现了呕吐等不适症状,有的队员一天只吃一顿饭。被困40公里宽的冰堆区

  科考队还曾被一个40公里宽的冰堆区困住,“雪龙号”冲不过去了,雪地车的皮带都被冰凌划断了,我们被困了一天。当时的温度也在急剧下降,如果不迅速通过,就会困死在那里。真是天助我们啊!我们竟然在冰山中找到一条出路,到达了中山站。

  带回几只大企鹅

  董西路还带回了几只企鹅交给了大连极地海洋馆。科考队是怎么抓到它们的?记者问,“这次带回的几只企鹅体形很大,它们是被一个硕士研究生抓到的。那个科考队员是“欺骗”了企鹅的感情了!他先取得了企鹅们的信任,给他们好吃的,就是喂鱼。企鹅落网后还和他感情不错呢,虽然在船上闹了点情绪,但是它们总算没有绝食。如果不能取得企鹅的信任,我们是很难把它们活着带回来的。”很难有说话的机会

  “南极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我在那里见到了企鹅、冰山……我对那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南极美得安静。”进入南极也就仿佛到了与世隔绝的世界。四处都是白皑皑的一片,连夜晚都很明亮。在那里,除了可与科考队员交流以外,很难再有说话的机会。大家有一个共同感受:孤独比自然灾害更可怕。录洋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