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争议专题 > 正文

圆明园湖底铺塑料布引起争议:可能破坏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09:27 竞报
科技时代_圆明园湖底铺塑料布引起争议:可能破坏生态
工人正在铺设防渗膜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兰州大学客座教授:

  救救圆明园

  “5000亩圆明园湖底将铺满塑料布,快救救圆明园!”这是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客座教授张正春给记者发来的邮件的标题。在信中张正春对今年5月1日就将全面完工的圆明园
湖底防渗漏工程表示了强烈的质疑。

  据悉,张正春是在北京开会间隙游览圆明园时发现园内正在进行的湖底防漏工程。作为古生态研究学者,他意识到这一工程可能会给圆明园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他认为,这一工程将破坏圆明园300年古园的天然水系,切断周边植被的生命水源。而更关键的是抹杀了圆明园这一著名古典园林真山真水的意境。

  中科院专家:

  这一工程可能切断

  北京地下水系水源补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王如松向记者表示,这项防漏工程直接切断了圆明园水面与地下的水源上下流动。北京地下水系将得不到来自圆明园水面的水源补充。他说,圆明园所在的区域正是北京西北的水源涵养地,自古以来北京地下水都是由这一地区向东南流动,这一工程无疑将影响下流地区。其次,变成了“死水”的圆明园水面将更容易受到污染而富营养化。并且由于圆明园湖岸边也将被封死,湖周边的湿地将可能退化,显著的影响圆明园原有的生态。

  圆明园:

  铺防渗膜是因为水源短缺

  针对张教授的意见,记者随即与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取得联系。一位圆明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确实,目前圆明园内所有的水域都将面临做防渗处理的问题,但主要是因为水源短缺。

  目前圆明园的水系主要靠外来水源,但由于毗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颐和园,即使是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也要优先颐和园的景观用水。而在干旱的季节,圆明园内的河湖基本都处于干涸状态,有时不得不采取抽地下水做景观用水的办法保持水流。因此,做湖底的人工防渗工程也是迫不得已。另外,他们也在考虑用中水做景观用水的可能性。

  另据圆明园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做的防渗除了在河湖的底部铺设防渗膜外,只在部分的河湖岸边做了石砌的防渗,而大多数的湖泊岸边还是土坡。而且在防渗膜上还有一层相当厚的沙土,也能保持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

  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的筒子河等河道也是采取水泥、砖砌的方式进行防渗处理。

  文/本报记者 施剑松 黄涛



评论】【通讯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