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凡尔纳逝世100周年:科幻的界标与怀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16:05 信息时报 | ||||||||
今年3月24日,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逝世100周年的纪念。 凡尔纳和阿西莫夫无疑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两位科幻作家,直到今天为止,凡尔纳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仍然是科幻的界标。 1900年,福建女诗人薛绍徽在他的丈夫、旅法学人陈寿彭的帮助下,最先将凡尔纳
这显然与那个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分不开。可现在回过头再看,凡尔纳跟科学又有多大关系呢?无论是从他与大仲马之间的师承关系看,还是小说涉及的科学含量看,他的小说都只是跟科学和幻想都沾那么点边的冒险小说而已。中国人对凡尔纳的包装和其他很多种文化舶来品的包装一样,总是贴上了显眼的意识形态标签。 五四后,随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受冷遇,凡尔纳也被打进了冷宫。直到1949年后,才再次掀起一阵凡尔纳热。1957~196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少儿社陆续出版了他的数部科幻小说。这回,凡大师借了20世纪人类史上最为壮观的扫盲运动和科普运动的光。当然,这之后不久,他就又和其他一切“西方毒草”一样被连根拔除了。直到197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才再版了凡尔纳所有的作品。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凭借着超乎寻常的改编率再次被神化。 在科幻世界中,我们看世界的视野可能早就出了问题。从一开始,凡尔纳在中国地位尴尬,一个时代丢了,一个时代再把他捡回来,如今,我们不捡这个肉包子又怎么样呢?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们就是没吃过这个肉包子又怎么样呢?也许他们早该吃点跟这个时代口味更近的东西了。 今年,是凡尔纳逝世100周年,我们还是只能在凡尔纳的忌日这天闲扯上几句科幻的话题。为啥就没人跟现在的孩子们唠叨几句CYPER-PUNK这种跟青年文化以及这个时代扯上点关系的东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