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各地纷纷叫停奥数班专题 > 正文

数学家代表批评“奥数班”:红火是利益驱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 16:35 北京晚报

  奥数班红火是利益驱动

  本报讯 (记者 荣东岳 王远) 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频频获奖,国内的中小学生一窝蜂似的都在参加“奥数班”。然而作为数学家的张恭庆教授和陆善镇教授对此却颇不以为然,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并不赞成“奥数班”的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开放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张恭庆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表示:“我一直是不赞成让中小学生蜂拥而上‘奥数班’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和数学基础教育并不是一回事儿,前者培养的是做题目的能力,却难以真正培养出孩子解决问题时需要的创造力和方法。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争相参加‘奥数班’,却不能培养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实在是得不偿失。”

  张恭庆教授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因为在国际比赛中拿到了金牌,就可以进入重点中学或免试进入重点大学,这才是家长和学生热衷于“奥数”的真正原因。而“奥数”的初衷却是为了选拔研究数学的人才,国外没有专门的培训班,“奥数班”是中国的特色,中国学生金牌拿得不少,却很少能在今后的数学研究领域有所作为。把“奥数”与升学、应试联系在一起,其实与“奥数”的初衷背道而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陆善镇认为,当前采用的“奥数”训练,是为了某种目的,将孩子们进行集中训练,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目的性很强。而国际的通行做法则不是这样,它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能力,随意性比较强,真正有兴趣的孩子才会参加。因此,虽然中国学生参加国际奥数比赛的成绩很好,但并不一定水平就高。

  虽然专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反对僵化的奥数训练,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情愿或不情愿地把孩子送进奥数班,毕竟奥数成绩对于孩子的升学大有益处。对此,陆教授认为,这其中有利益的驱动,仅靠专家的建议远远不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进行政策引导。

  相关报道: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大国为何难登数学高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奥林匹克数学新闻

评论】【通讯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