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7岁男孩上午心脏搭桥 再创一项纪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 16:41 新民晚报

  赵强教授堪称国内一流的“搭桥”专家,擅长用外科方法解决冠心病难题。然而今天上午走上手术台时,赵教授却叮嘱自己“一定要细心再细心”——因为他要挑战过去,要为我国的“搭桥”手术再创一项纪录。

  手术对象

  7岁的男孩小龙(化名),5年前莫名发烧,然后是皮疹,手足部位脱皮,双眼充血,唇红皲裂。等到确诊是少见的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川崎病”时,他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并累及心脏血管。中山医院的血管造影检查得出了一个惊人结果:小龙的右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左侧冠状动脉“膨胀”出一个8倍于原先血管直径的“血管瘤”。也就是说,心肌梗塞或者大出血,都足以让眼前还活蹦乱跳的一年级小男生突然猝死。

  手术准备

  辗转各地医院,没有人敢“接手”,是因为小孩的冠状动脉最粗不超过1毫米,只有成年人的三分之一。迄今为止,国内报道接受“搭桥”手术年龄最小的是13岁。

  为此,心外科主任赵强教授今天特意将手术显微镜由平常用的2.5倍,换成了从没用过的9倍。实施麻醉后,他先用整整50分钟的时间,从小龙的左手臂和左胸廓内分离出两段分别长12厘米和8厘米的动脉。这是造“桥”的材料。“尽管它们比静脉更细更难取,可动脉做的‘血管桥’更能承受压力,使用寿命更长,而且带有周围营养组织,孩子的心脏长大了,它们也会跟着‘长大’。”赵强教授打了个通俗的比喻。

  手术过程

  血液交换工作暂时交给了手术台边的“体外循环系统”。10点15分,赵强教授果断地“关闭”了小龙的主动脉。患病的心脏“停”了下来。

  用直径1毫米、管壁极薄的动脉,与心脏上冠脉不同的“分支”作或端口-侧面、或侧面-侧面的吻合,算得上是一项高难度的“创造”。因为手术医生需要设计最经济、最安全、最实用的“路径”,让“血管桥”绕过“阻塞路段”,并实现对心脏最充分的血液供应。

  两段总长20厘米的动脉,经赵强教授精心打造,“做”成了蛇形盘旋于心脏上2座“血管桥”。考虑到要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赵教授还一改惯用的“连续缝合”为“间断缝合”,即每缝一针就打结断线,再缝第二针。每个吻合口缝8至10针,原先只需5分钟。今天缝合3个口子,赵强教授花了整整1小时。

  手术结果

  小男孩是幸运的。“搭”2座“桥”,以及用人工材料在“血管瘤”外层作保护性“包裹”,一切都出乎预料地顺利。中午12时,赵强教授打开了主动脉上的“阻断钳”。小龙的心脏强劲地跳动了起来。

  本报记者施捷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