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大辩论:人类要不要敬畏大自然专题 > 正文

汪永晨:保护大自然仅仅是为了人类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15:24 科学时报

  文/汪永晨

  无论是环保主义者还是生态学家,并没有一味地强调保护,我们强调的是尊重自然,我们希望和大自然达成的是和谐。

  编者按:不久前,一场“敬畏自然”之争又随着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在各大媒体上日
趋激烈。从非典到海啸,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当人类面对灾难时,总会对自身的行为做出一些反思与警醒,而无论是“敬畏自然”还是“人定胜天”,人类今天的抉择也总会对未来的命运产生影响。

  近日,本周刊特别约请了环保学者汪永晨就最近争论的一些问题发表了她的看法,同时,也希望为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争鸣的园地,欢迎投稿阐述各自观点。

  印度洋海啸后,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检测到地震后试图通知印度洋沿岸各国准备,可无法找到与这些国家沟通的途径。一些科学家为此指出,如果人们在印度洋也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给人们提供防护教育,这场灾害也许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如此之大的灾难发生,只是因为没有海啸预警系统吗?

  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分析后指出,本次海啸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力,无疑与以下三点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一是灾害本身规模巨大。在这次罕见的巨大地震中断层移动又导致断层间产生一个空洞,当海水填充这个空洞便产生巨大的海水波动,罕见的大海啸产生了;二是灾害发生异常突然。在地震约半个小时后,以每秒200米速度传播的海底波动就到达了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岸,约1个小时后就在泰国普吉岛登陆,两个半小时后殃及印度和斯里兰卡,最后甚至冲到东非索马里;三是受灾地区人员密集。

  由大自然带来的大灾难其实并不罕见。百年来死亡人数过千的大海啸有过7次。百年来世界重大地震中造成重大死亡的也有14次之多。这一次又一次的灾难说明什么:人类还没有了解多少大自然的奥秘,更抓不住制止大自然发怒的时机。“无边的大海就如站起来走向你的大门口,水盖住了天”,这是亲眼见到了海啸的人的形容。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十多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伸出自己的双手时,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人与自然,以谁为本?这是《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文章的一个标题。作者说:“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释为人和自然相处和谐。对这样与词语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释我并不反对,但是我认为,人类要看到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还有不和谐的一面。如果我们在人天关系上没有一个冷静的估计,就会放松警惕,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作为科学家的此文作者认为,要对一般人理解中的“天人合一”之解做修正。而他的修正,是强调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

  我国著名作家赵大年在《环境意识和环境文学》一文中对“天人合一”也有过解释:“华夏先哲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近来深受中外学者重视。‘天人合一’说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理解,它的核心,是把人类看作自然界的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虽说人乃万物之灵,但人类与万种生物一样,都是由大地母亲哺育,靠阳光雨露滋润,才获得生命和生存条件的。

  本人不是科学家,也不敢胆大妄为称自己为作家。但我也有自己的观点并深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两者的对立。

  有例为证:1998年的长江洪水比1954要小得多,可灾害却不知要大多少倍,我想成年人都不会忘记。那是为什么?大自然中原本的湿地是“大缸”,洪水来了可以蓄水,洪水去了可以润泽大地。一场轰轰烈烈的围湖造田运动后,湿地没有了,“大缸”成了盘子。其结果,小水大灾,大水就更为可怕了。

  《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一文中说:“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鼓舞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德国多德蒙特大学工程博士王维洛不同意这一说法:“人定胜天”,这个成语常被解释成“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其实,“人定胜天”这个成语的正确断读应该是“人定/胜/天”。宋·刘过《龙洲集·襄央歌》中有:“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兮”为语气词,这样,“人定”是一个词,是句中的主语,“人定”中的“定”就没有“一定能够”的意思。

  几年前我采访武夷山保护区副主任邹新球时他讲了这样一段经历:1970年他一当工人住在山上就砍木头,当了班长以后是指挥一个班砍木头,当了工区主任后指挥一个工区砍木头,当了林业局局长后指挥全局23000人砍伐木材。在他工作的15年时间内,一年平均采伐十几万立方米木材,上交税利共1.5亿元左右,可是1992年一次洪灾损失就是4亿元。他说现在到保护区工作,他有一种赎罪感。

  对于天灾实为人祸的警觉,40多年前已引起西方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1962年,一本《寂静的春天》唤起了多少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政府的高度响应。10多年前,1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共同呼吁:“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人类的活动为环境的资源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人类必须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才能逃过未来的苦难。”

  去年作家姜戎写的《狼图腾》一书,自从出版以来就一直高居畅销书的榜首。书中讲的是狼、人与作者视为生命的草原和谐相处的昨天,以及狼被斩尽杀绝后,草原接连不断地发生的大灾难。我们的国人之所以喜欢这部作品,不能不说是“人与自然究竟如何相处”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2004年在四川康定木格错采访时,一位藏民对我说:“每当我走近湖边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感”、“在大自然面前人人平等”。在我们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风俗:视大山为神山,视湖泊为神湖,神大鸟为神鸟,视狼为图腾。一个神字,包括着他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敬畏。

   我国年轻学者付涛在回应《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一文中说:“作者尖锐地提出一个理论问题: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对这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作者的回答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但也是为了人。”由此看来在作者眼里,科学就是要用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让自然“为我所用”。

  付涛说:显然作者的观点中充满了手握科学利器唯我独尊的“科学决定论”的意味。作者认为以人为本,就不能以生态为本,以环境为本,孰不知在人类和自然的历史上,既有冲突带来的悲凉惨痛,也不乏和谐相处之下的田园牧歌。内蒙古草原肥美的原野,千百年来孕育了敬畏自然、“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游牧文化。而云南“三江并流”地区22个少数民族共同构建的多样性文化与宗教相互融合,使得民族之间在有限的资源面前长期和谐共存。事实上,今天在我们拥有的很多已经被边缘化、非主流的,甚至被科学或者现代工业文明嘲笑的文化遗存当中,都可以发现人类以自己的智慧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而恰恰是那种不以自然为母,反以自然为器,乃至要征服自然的反自然观念,助长了一次又一次环境灾害中日益严重的人类行为致灾。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平均每年造成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4~1/6。我们国家也是世界上对自然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水土流失,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严重缺乏,已经涉及到了国家安全问题。而国家环保局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依然有1/3的人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来谋求幸福”。

  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员。大自然存在多久了,而我们人类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多少年。为什么一有了我们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自然界拥有人类,而不是人类拥有大自然。《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作者把人和自然简单对立起来的观点,恰恰是生硬地割裂了环境与人类之间共性的一面,而代之以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文明已经走得很远,但这并不证明我们人类就可以高昂着头颅骄傲地思考,并让思想长出坚强而自信的翅膀。

  其实,无论是环保主义者还是生态学家,也并没有一味地强调保护,我们强调的是尊重自然,我们希望和大自然达成的是和谐,而不像《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一文所说:如何进一步改造自然,使大自然的改造后果符合人类发展利益。以人为大,以人独尊。

  我认为,大自然不会报复,因为大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我们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我们人类让草原变成了荒漠,可我们只要给大自然一定的时间,它就可以自己慢慢地修复。不过,大自然也像我们人类的躯体一样,会生病,会病得很重。

  我认为,大自然也是一个家庭,它不只有我们人类这一个孩子,在这个家庭中还有其他成员。如果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的存在都只是为了我们人类这一个孩子,这不公平。人类再进步,科学再发展,大自然也不仅仅为我们人类而存在。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我们人类正反思印度洋海啸带来的大灾大难时,我倒觉得人类到底应该不应该敬畏自然有必要争论一番。从这个角度看,我倒感谢《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作者带头掀起了这场论战。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到这场论战中,因为它关系着今后大自然如何生存,我们人类将如何发展?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