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专题专题 > 正文

汪成为: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首席科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6:15 BTV《世纪之约》
科技时代_汪成为: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首席科学家
汪成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字幕版]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孙子兵法>

  履历版1

  汪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顾问。曾任总装备部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信息领域召集人。

  从1957年开始,汪成为一直从事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系统仿真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

  [字幕]

  干了这么多年,我逐步体会到,信息是文化

  记者:到今天又参与了那么多国内战略的制定,而且又看了那么多国外方面整个的一个发展过程,那么您在其中个一个个人的感受是什么?就是信息领域,这么样迅速地在半个世纪的这样一个发展,您当初在年轻的时候想到是这样一个情况吗?

  回答:绝对想不到。

  记者:在这其中您体会到的变化是什么?

  回答:从我,应该讲还有很多比我老一点的同志,他们是我的师辈,我们比我更早地介入信息技术,而我只能说比较早地介入这个领域之一吧。在这一辈子这么走过来,今年我已经70多了,干了那么些年,就是到现在为止我才明白,芯片是信息社会的细胞,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大脑,通讯网络是信息社会的神经,神经系统,信息安全是信息社会的免疫系统。那么什么是血浆呢?因为在一个人体一样,血浆才能够把白血球、红血球和营养传到各处需要的地方,实际上是信息资源的建设。我们说为什么信息技术能够去支撑一个社会,使它得到很高的效益?完全靠信息资源中的内容。血浆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体会比较深的,就是我现在逐步逐步明白,我干的这行是文化。

  记者:这个认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回答:这个认识是从我们中文信息处理系统,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左右,我逐步逐步认识到这个信息是文化,这件事是受谁的启发呢?是受我的老领导钱老的启发,钱老在80年代的时候就和我说,他说你是搞软件的,你认为什么叫软件?那我当然和钱老也进行一些讨论,最后老先生告诉我,他说你去折磨折磨,是不是软件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钱老还指导我们去搞下一次的产业革命,现在我们人类已经经过几次产业革命了,就是下一段的产业革命它的起动力是什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带动。慢慢慢慢明白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的文化。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觉得第二个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我们一定要把信息资源建设、软件建设放在我们新文化建设的视角和高度,才能增加我们的历史使命感。

  记者:您能不能解释一下或者举一下例子您认为软件是文化,比如拿中国的例子或者外国的例子它怎么样是文化。

  回答:好。先从容易理解的讲起。你有没有知道比如说我们现代某一个单位要组织一次会,它发个文件,通知下来。说请你把你的文稿用Word格式给我上交,你遇到过吗?

  也就是说你所有的上交的文字都用Word来表达,所有在会上讲的都用(英文)PPT文件来表达,实际上这件事已经大大地给我们规约了,在我们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准则,文化习惯,只是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网上的网络语言,为什么虽然我们看上去觉得老年人觉得这个问题,这些语言不三不四,但是实际上你阻挡不住,它已经成了我们青少年一代文化中间的一部分了,我们现在全国的网民占全世界第二位。因为我们中国人多,我们的网民,上网的老百姓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多了,但是我们所掌握的网络的资源,我们只是站全世界3%,不到4。而所有这些资源中间,汉字的又是比较少的。现在人们愿意看一些图片,愿意看一些流媒体,小孩现在回家看的动画,很少是我们国家国产的动画,国产的动画做得也比较粗糙,如果长此发展的话,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所以作为我本人来讲,我觉得就是我们一定要把资源建设和软件放在我们新文化建设的背景上来考虑。

  小片2

  [计算机发展背景片]

  1986年,汪成为受命出任“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第一任专家组组长,当时,正是日本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风靡全球之时,中国的计算机走怎样的道路?为此汪成为和中国专家组对中国智能计算机进行了重新定位,确定了中国智能计算机的第一个战略目标。

  2004年,中国的曙光4000A在世界高性能计算机排名中名列第十,成为除美国、日本之外的三个能研制10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

  [字幕]

  需求牵引,技术推动,需求在变化。技术瓶颈也在变化。

  说在上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的瓶颈,就是卡脖子的地方是什么呢?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是处理器的速度。大家都首先要问这个机器主频是多少,每秒能处理多少个指令,能处理多少东西?大家说的是对的,就是70年代主要的(英文),就是卡脖子的问题,是处理器的速度。80年代,其实瓶颈已经挪地方了,就并不是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是什么呢?是存储容量。因为这么大量的信息要放到一个计算机里边,或者放到一个网络里边,实际上就是存贮容量是卡脖子的问题。90年代,什么是卡脖子的问题呢?是网络带宽。因为我们人和机器,人和人之间打交道,机器和机器之间互联,我们不是一个土财主,就什么信息都放在我的一个计算机里边或者我们楼的计算机里边,我们相互之间要协同工作,要资源共享,那个时候就发现真正使一个信息社会整体提升卡脖子的问题是网络带宽。好,那到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的前10年,我想我这话可以预估估计到2010年左右吧,就是这十几年二十年中间,什么是卡脖子的呢?是海量信息处理,就是这么大量的信息怎么把它处理成你个人所需要的,你单位所需要的,你这个机构所需要的,你这个决策所需要的。也就是说海量的信息中间从信息变知识,知识变决策,而且这个是以人本,因为我需要的决策和您需要的决策未必一样,这个机构所需要的决策和那个机构所需要的决策未必一样。

  因为从海量信息的处理对技术的难度要比前面要更加难,也就这几年才刚刚有点起色,能够做出些比较好的成果,所以大概的原因是这样。但是我相信在这么一个螺旋上升,否定是否定了以后,现在人们都认识到了资源建设的重要。

  中国的优势

  [小片]

  1997年6月3日,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的“973计划”。1998年,成立了19人组成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汪成为是信息领域的专家顾问。

  2004年底,中国成功建设起新一代互联网,实现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作为策划者,汪成为兴高采烈。

  [字幕]

  信息技术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积累和人才的竞争

  记者:那我们都知道,信息领域显然是像美国这样一些发达国家是走在了非常前面的位置,但是您又作为在中国信息领域方面的首席科学家,那么当您走到国际的舞台当中的时候,您觉得自己面对国外的这样一些信息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时候,您在其中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回答:我只能说说我心里的感受。第一个感受我认为中国人很骄傲,我从来没有觉得我们在信息技术这个舞台上我就怎么比外国人就差,?因为我觉得你这个信息技术这件事要掌握它的根本不外乎这么三条,第一条,这个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它为什么会成长,它为什么会衰落,为什么有些东西长得快,为什么有些东西是昙花一现,就是对这些规律性的东西要掌握,要把握住。这是一条。第二条,因为从80年代开始,我认为最后信息技术的竞争是文化和人的竞争,最后不是技术竞争,是文化的积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认为这两点我们国家是有长处的,因为现在各国都羡慕我们有这么些学IT的学生每年毕业,虽然现在培养的还不很尽如人意,但是非常多的国家来羡慕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的积累,因为最后你信息要做出东西来,还是和文化有关系的,所以第二点我觉得还是有并不见得比别人差。第三点,可能你们听起来很怪,我觉得信息技术最后要把这事儿弄好,可能是各方面配合的结果,虽然我们国力还不强,但如果我们下决心要拧成一股绳,下决心共同协力办成几件大事,还是做得大的。

  允许我举个例吗?

  您听说现在世界的计算机的因特耐特走到一条非常难走路上了,难走的路是什么呢?就是现在的因特网都是用一种协议规程,叫IPV4,IPV4有个致命的问题,致命的问题就是想当初谁也没想到今天会这样,因为地址,网络上地址的分配比较少,一共只有2径值的32位,如果您不是干这行的,我把它转换成10进制来说,就是全世界的地址大概是10的9次方,只有这么多。我们国家所有的地址相当于美国一个大学那么多。因为他们已经把地址都分光了,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很多地址可用了。由于那个地址比较少,所以我给你腾涛发一封信,我只能写一个固定地址,我给你发的,我自己的地址就没地方写了,也就是你收到一封匿名信。目前就是这样,因为我已经没有地址再写我这个地址是怎么发给你了,就好像你收到一封匿名信一样,这种情况全世界都认为无法忍受,这怎么可以呢?所以现在就是世界上全力在推第六个版本,叫IPV6,IPV6呢就是把地址从二进制的32位相当于10的9次方多的地址变成2进制的128位,128位相当于多少呢?相当于10的38次方,从10的9次方的地址变成10的38次方的地址,那这地址就足够用的,因为有这么些地址,因此我们将来这个屋子每个窗帘上都可以定一个地址,你在办公室上班觉得这个窗帘应该朝西的应该拉上了,朝东的应该打开了,都可以控制,每一个PDA,每个摄像机上都可以有一个地址,因为足够用了,10的38次方的地址。正因为这样呢,安全问题相应地也可以得到一些解决,这个概念有了,但是要做这么件事可不是件容易做的事儿,因为它需要把旧世界打掉,把现在这种联网打掉,创造一个崭新的模式叫IPV6。但是我们国家做到了。在去年12月下旬,我们几个部委联合发布我们国家做成了世界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完全用IPV6运行的因特耐特网,世界上震动很大。世界上说中国真行,我们讨论了这么久,推动这么久,中国一下子就做出了一个世界说规模最大的完全用IPV6的因特网。规模大概多大呢?布及20个省市,100多所学校,这个因特网做完了以后比现在的性能提高1000倍。一个DVD的光盘,理论上,一个DVD的D9的光盘,您知道D9,就是刻的比较细一点,在这个网上4秒钟全传完了,4秒钟一个往返,当然是理论上,但真正哪个地方卡壳了,掉线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个是世界公认,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新一代的因特网ITV6的网,用这么大地址。要做这件事完全靠政府的支持,靠全国人的配合、协同,

  去年12月份发布的项目是下一代因特网的中间一个子项,现在已经做成了,而且再告诉你一个很好的消息,在这个下一代的因特网上的关键设备是二分之一国产的。

  [小片]

  早在1996年,他就和其他同志一起合作完成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与应用》,并且取得丰硕的成果。2001年,汪成为向国家科技部提交建设虚拟网络计算环境的建议。

  在全面了解世界计算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汪成为向国家提出了许多战略咨询建议,事实证明,汪成为提出的观点和实现途径具有极强的战略前瞻性。

  核心技术

  [字幕]

  我反对就是别人干什么我们老跟在后头跟,跟着跑,这个是没有戏的。

  记者:但是实际上在我们今天的信息领域的现实当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在一般人看来是很迷惑的。我举一个例子,问一下。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在想,那么国家的重要的这种科学研究基金的支持,究竟是支持在应用系统的这种研究上,还是说像核心技术,因为总在希望中国也在信息领域上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有一种观点就认为中国为什么还要去搞核心技术,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一年光是这一个CPU的研究40亿美金,微软60亿美金,那么一个国家,中国整个投入未必都有那么大,对这一个项目的投入,那么你这样去赶紧,拼命地去赶这个还有没有价值,应不应该去赶,所以观点就变得很多,当然从这个决策到现实中就变成了觉得是很混乱,一会儿觉得这个重要,一会儿觉得那个重要,您的观点?

  回答:第一个观点就是核心技术我们一定要搞怎么搞呢?我的回答是所有这些核心技术其中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我说句开玩笑的话,人们常问我,说你说为什么信息技术发展得这么快?我的回答是由于它中间不合理的问题太多,缝纫机和自行车为什么没什么发展呢?因为它基本已经合理,你要去做一个新的缝纫机和一个新的自行车好像该修改的地方不太多,可是在信息技术、核心技术中间,实实在在说,是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这些计算机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因特网的发展它都有一个历史的发展,想当初,这些发明计算机的发明因特网的人他并没有想到计算机因特网今天回走到这一步。因此,世界上有几位我很尊敬的科学家,他们在做否定自己的工作,他们已经得了很高的奖赏了,但是他们发现想当初他的这么一个设计未必是合理的。

  因此我们要完全修改我们中国科学家,我们企业一种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说要做核心技术,首先要去找到这个核心技术中间该改进的地方,我去做这个。这样的话才有可能,你真正地超越别人。

  容许我这儿讲个别的事。这几年由于做了些规划,做了863、973等等,我收到了大量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他们的申请书,申请怎么样去争取这个项目,现在大家都知道,

  有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资金嘛,我可以告诉你,就现在是差不多我所看到的申请书,都是这么一种模式,我把它起名叫三段论式,哪三段呢?第一段,美国一些先进的国家他们在做什么什么,这是第一段,花多少钱,这是第一段。第二段呢,本单位本人在这个领域中间也已经了解了什么什么,也可以做什么什么。第三段,因为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比如说国外用了好几千万美元,甚至于上亿美元做个,他自己也不好意思申请这么些钱,就是我自己少申请一点,如果你国家支持的话,我也能占领一席之地。这样的申请,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国家花的钱。

  记者:全都是别人有结论的东西。

  回答:证明他人有理而已,证明他人有理的,因为其它的国家已经花这么些钱做了这样的事儿所以我也有能力做这个,我做一做,但是我不能申请这么些钱,我申请少一些,做完了以后证明他人有地。做核心技术也好,就应该把这三段论给改掉,我到处呼吁,应该把它三段论改成哪三段呢?第一段,这个课题或者这个核心技术,国际上先进国家在做,这个是事实,他们花了多少钱。第二段,我本单位和我本人认为它中间哪几点不合理,我这个单位和我本人能力有限,所有这些不合理中间我能够做一项或者两项,我有能力改进这一项到两项。最后一段,如果你国家给我一定的资金,我能够把这一两点给它进行改进。这就对了。

  记者:那么这种建议在现实里面实现了吗?

  回答:实现了。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好的苗头了,我看完了以后我本人也很兴奋,我觉得我们国家已经逐步逐步认识到这个问题了。

  小片

  [履历板三]

  2000年,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会议上,汪成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与会代表提出我国计算机跨越发展的12个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回答。

  2001年,中央成立“国家

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汪成为被聘为专家组咨询委员。作为思考中国信息领域重大问题的战略科学家,汪成为对战略的体会尤为深刻。

  [字幕]

  一个人他得到大量的信息,不等于他有知识,而知识不等于决策。

  我是学物理数学出身的,求解任何一个方程,必然是有边界条件的,所以干任何事情一定是限制条件下求最佳解。

  战略思考的两个法宝

  记者:个人的这种新的挑战,新的这种转变当中,当您碰到真正的这种就是挑战和困难的时候,您的心态从来就是这样一种很乐观很积极的状态吗?

  回答:不是,但是我有两个法宝。,有人说你是不是本事特别大,或者是学问大,我说都不是。我说的一个法宝就是我老觉得别人本事比我大,这是真心实在的话,因此就是当我在863信息领域里面当首位首席科学家的时候,每次开会我就说我真是学问不如各位大,所以我经常这样,就是我现在头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什么,我公诸于众,我一点都不掩饰我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请大家各位来帮忙。所以我不只是在全国科学家面前讲我所思考的12个问题,我有的时候在软件怎么发展,我也遇到困惑,我曾经在全国的软件界发表过这么一个我向全国软件界请教我所困惑的问题,这是一个法宝,第二个法宝就是我坚信的两句话,第一句话就叫做不了解世界就不可能了解发展的趋势,世界有这么多人在做。第二句话,不了解中国就不能优化战略部署。所以第二个法宝是什么呢?就是我永远记住,因为我是学物理数学出身的,求解任何一个方程,必然是有边界条件的,所以干任何事情一定是限制条件下求最佳解。所以第二个法宝就是我要解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是先去想怎么求解,而是我先想我周围的限制条件是什么,比如说多少钱,多少人力,社会目前的观点是什么,我过去计算有多少基础,我现在还能够组织多少人,就是我先把所有的限制条件都列出来,然后在这些限制条件的下头我再去想,那么就这些限制条件应该怎么求解啊,往往求出这个解,我的个人的体会,一点点心得,它必然是在某几个限制条件下做到的。

  记者:那么您有没有自己有一个感受,或者是总结,您按这样的思路方式提出这些战略研究成果的时候,它的成果率是多少?

  回答:我可以比较乐观地告诉你,好像我的效果还蛮好的,但也有失败的,但是一般来讲,这么些年好像效果还好,所以我觉得实际上刚才讲的两个法宝,实际上是三个法宝,一定要以科学家的良心,不是我自个儿是这样的,是国家培养我这么些年,既然现在要问我,坚持讲实话,讲真实的情况,所谓刚才我只是说了林则徐的前半句话,海纳百川,有融乃大,林则徐的后半句话更难做,壁立千仞,无欲则钢,就是没有私欲,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讲话了。因为有很多事要加上私欲的因素来讲,明明你看到了真实的情况也不敢说。

  [小片]

  今年已经72岁的汪成为,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国内外信息技术动态的最新发展了如指掌。

  [字幕]

  能够让政府、老百姓得到实惠的信息建设,绝对不会衰竭,它会越做越好

  信息技术的未来展望

  记者:您觉得在我们未来的生活当中,那么这种信息领域对生活的影响会渗透到一个多少不可分的一个层面?

  记者:展望一下未来啊?

  记者:嗯。

  回答:那么你知道我是搞这行了,当然我就认为它会有特别大的影响。我认为信息技术再往下发展,影响会非常非常大。我举几个例子,

  进入人体的电子芯片

  回答:第一,就现在的芯片,我认为在本世纪的这个世纪的前那么20、30年,这个芯片植入人体技术上已经有一定的突破了。现在实际上已经差不多了,但是由于,第一允不允许这样做,现在已经有些芯片可以植入人体了,就是首先是帮助残疾人,其它的各方面的应用也很多。那么你想想现在出现一个新的词叫泛在,广泛的泛,再就是在那里的在,就是泛在信息运营,就是指要你指出的地方它都在那儿,芯片已经嵌入到这些家电的什么什么,那就不必说了,现在已经在这么做了,甚至于嵌入到人体再加上因特网这么大的扩大,有这么些个地址随便用,再加上个无线,,就是相互之间都可以连,什么东西都可以有地址,而且还可以一直用到人的身体里边,那么此次的影响究竟会影响到什么一步?说实话,现在都已经任何聪明的人,又有人讲了你多聪明说信息技术5年以后将怎么样,最好你别做出预测,一做出预测大概你就非错不可了,就是变化太快了,而且价钱越来越便宜。现在这个存储器的芯片,存储的芯片相当多的比如说256兆这样的芯片,目前有望这几年它的一个价钱会掉到一张像是这个快粘纸,快粘胶纸,贴上去加上两句话,大概会降到这个程度,因此这件事从硬件的角度来看就是这么一个问题了。

  网络安全

  如果所有的东西都联上网,哪儿都有,泛在,你指的出的地方都有它,天上地下海里边都有它,又有了无线的联网,有线地联网,网络地址又这么多,就产生了非常非常大的挑战和问题,什么问题呢?那么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如果网络安全出问题了,我们这个就糟糕了,我们就糟糕了。而网络安全必然要出问题,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原因就是想当初计算机发明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件事,

  现在我对内容都会处理了嘛,现在你是个病毒,你是个黑客,你是个黄色网站,我只要知道你的网站在什么地方,你的网址在什么地方,我给你封杀掉,我给你摧毁掉就完了。

  电子水印

  回答:而且这个内容有一个病毒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呢?我不知道您知道水印吗?就好像钞票上有一个水印,现在正式来的文件里边有个水印,隐隐约约的水印,表示这个东西版权是我有的,它是隐隐约约给你看见,他为什么一定要给你看见呢?其实水印是可以做得你看不见,好,所以我说这是双刃剑,好,既然有一个水印有一个

商标可以做得你看不见,藏在这个土里边,为什么病毒和供给你的东西不能藏在这个里边,技术途径是一模一样的,于是乎当你收到一个圣诞卡贺年卡,收到一个广告,你把它拿来了以后你以为是个广告一个圣诞卡,实际上里边藏了非常恶毒的病毒,非常厉害的攻击你网络和计算机的病毒,那么这个事儿想起来可就太可怕了。

  “钓鱼”病毒

  这几天就出现另外一个词叫(英文),钓鱼,我们现在有很多都受到欺骗了,他突然你的信箱里边收到一个通知,说我现在有一个什么什么地方,它年利率比银行要多一点点,好像你也没有什么风险,你愿意怎么样吗?你想知道详情你就仔细看一下,你这一看,因为它是钓你的鱼呢?叫(英文),等你一看了以后,它说请你你如果想参加,你就把你的身份证,身份证还不说了,就是银行的储蓄卡你给我弄进去,我就可以给你什么什么很高的利率了,你刚好往里一敲,它就说对不起,我现在正在维护,一小时以后再告诉你,哪儿啊,它根本就是假的,它是钓你的鱼,它就把你的银行储蓄卡的号码和你的名字身份证号就给钓走了,钓鱼钓走了,因此当信息技术发展到这么一个情况以后,信息安全的问题又成了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可怕的事儿了,尤其它要把那个东西都塞在内容里边,怎么查呀?而且内容不是明的打开新风就可以看得见,可能在图片里面,就像水印制一样,一圈一圈套在里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未来人的影响会非常非常深远。

  最近网上如果您常上网的话有一个重大的消息,小布什,突然有一个美国最好的CNN的网页,说小布什到加拿大访问给反战分子逮起来了,而且揍他,脸上这儿打了两拳,都青了,都鼓起来了,最后就是就是他内容篡改的,那网页完全是真的,做得一模一样,万一是将来世界上万一有点事儿,那老百姓怎么去分清楚这个是真的假的,咱们说句开玩笑的话,现在网上买东西唯一的缺陷就是不能摸一摸这个东西是真皮假皮,很快解决了,现在已经有新的鼠标了,再过些日子,如果你看到一个好的网站,有一件皮夹克,说这是羊皮的你已经可以用羊皮去摸摸它,手感挺好,

香水也可以闻到味了,法国已经有一个公司已经基本做到,就是我觉得香水不错,我点点鼠标,它就出来这个味,事情到了那一步,世界是为微妙的,很美妙,但是也很可怕,就是万一出点安全的问题。

  记者:有可能在顷刻之间就全部崩溃了。

  回答: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很多防备的工作,要做很多拯救的工作,(英文),要做预备的数据库,就储备的数据库,万一出错的话立刻一个真的数据库就顶上。大概是这样。

  。

  中国的信息化

  记者:还有一个,我还想问一下,就是说您现在目前,刚才讲到了关注这个信息领域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讲信息资源的问题,那么在信息资源在今天的中国,怎么样让它成为所有的决策人所有的相关部门能够真正地变成他们现实要做的一件事情,这个距离有多少?

  回答:距离比较大。

  记者:那么这次您考虑到的现实条件都是什么样的?

  回答:如果电子政务,还有金融等等,帐都是假的,那你这个资源做,做完了以后实际上领导也不看,老百姓也不看,检查部门也不看,如果等什么时候检查部门去检查你这个单位有没有腐化,他就是检查你网上的数据的话,那个时候你的资源才有用,比如你网上有什么财务帐流水帐,去,人家连看都不看,那你这个资源就没多少用了,那我们现在的资源也有用的,比如民航,那儿订票,大家都感觉到了,火车订票,都感觉到了,什么气象都感觉到了,像北京市现在最感觉不到的就是地下网管,就是离开这个信息,他就把主机都不敢往上动,谁知道这下面有什么电缆或者网管在那儿,像大型的(英文)都有非常好的全面数据。因此,我们这方面的建设的第一个就要全面地提升我们的资源建设,尤其是电子政务方面,大概要牵扯到我们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等等。

  中文信息处理

  中文信息处理,但实际上这方面很落后。因为要把一个中文信息处理做好,必须克服语义理解,要真正了解它的语义,这件事是相当挑战性的工作。

  记者:海量的工程。

  回答: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计算机是最笨的,因此计算机比如要看这个翻译,它就有几条必然的规律,计算机就是人编的嘛,所以它很笨,。那我举个例,南京市长江大桥该维修了。它机器去认去了,内容理解了,南京,它往下,市场频率高,它怎么知道长而不念长呢?所以计算机就认为南京市长,长江的江刚好百家姓里边有的,江大桥非常像个人名,于是南京市长江大桥,念到后面该维修了,说人不能叫维修,于是它就翻译出来了,南京市长江大桥该看病了,计算机一点没错,计算机一点没错,因为计算机只会这么认,南京市长江大桥该维修了就变成南江市长江大桥该看病了。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显然的,如果复杂的话这个事儿就麻烦了,曾涛和我在一起聊天,说昨天看球了吗,我说看了,我说中国大赢美国,你理解中国赢了吧。我说中国大败美国,你理解呢?也是中国赢了,计算机可麻烦了,你这个什么话,大赢也是你赢,大败也是你赢,因此类似于这样的话实在是要中文来处理字源,我们没有一批这样的科学家来仔细了解中文的语义,汉字库,非常要细致艰苦的工作才能够把这件事做好。因此就类似于这种事儿,牵扯到对中国文化的语义理解我们的话比英文要复杂太多了,尤其是中间没有空格,就引起了一大堆的问题。再说我们还有少数民族,是从右往左写的,我们也不能把他们忘记,因此我们现在用了相当多时间去做维吾尔文的问题,维吾尔文它是从右往左写,遇到了一个公式又从左往右写,所以它的一行里边既要看从右往左又要看从左往右,而且中间还有不同的空格,他高兴还写俩英文再写俩汉字在里边,因此就这件事儿的处理真是有世界难度了就。所以说到信息资源的建设,就是我们国家必须在这方面,因为这种事我们中国人不去解决,难道让外国去解决?

  记者:前面提到很热的是IT服务的问题,包括政府金融等很多方面的信息化,那在您刚才提到的问题,那这种信息化您觉得在中国的实现这种需求和这种实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回答:说的绝对一点的话,如果做得不实用的,只是演示演示的,刚好是寿命是长不了的。就必须做出一点东西,能够让政府、老百姓得到实惠的,比如说我认为像网上订票,网上这些,绝对不会衰竭,它会越做越好。户籍管理,会越做越好,而且绝对是常青树,它会越越做越好,如果说我们那个远程教育能够真正做比较好的课件,必然越做越好。所以我觉得可能关键的问题要不是去讲什么显示度、政绩,而是真正让老百姓和政府得到实惠的工作,如果做好的话,必然会发挥很大的效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